2020年,对所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企业来说都是一道坎儿。有业内人士认为,锂硫电池体系有望成为未来高能量密度主流电池材料体系之一。
相比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为何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国际上引发了如此大的争议?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理解氢燃料电池在技术上的问题和挑战,还要了解各国政府在推动该技术背后的动因。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日趋火爆,吸引着国内外大量企业前赴后继奔赴“战场”,并不新鲜的锰酸锂技术却似乎又开始绽放出引人注目的色彩。技术创新固然可喜,但寻找性价比更高、储藏量更大、具有更多定价话语权的新原材料,才是提升行业终端降本增效能力的治本之法。
铝空气电池是金属空气电池的一种,这种电池号称是一种“仅加加水,就能续航3000Km”的怪物电池,能够把市面上现存的电池都虐成渣!事实真的如此吗?
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院(NIMS)最新宣布已经开发出一种能量密度空前的新型锂电池。NIMS将这种新型锂电池称为“锂空气电池”,其单位体积下的能量密度几乎逼近极限。同时成本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近几年来,面对移动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巨大发展,锂离子电池已难于满足其大容量的需求,特别是对能源依赖性很强的动力电池体系。因此,拥有比锂离子电池比容量大几倍的金属空气电池应运而生,比如锌空气电池、铝空气电池、镁空气电池、锂空气电池等。
特斯拉已提交与金属空气电池相关的最新专利。根据申请,该专利的重点在于“一种用于充电的金属空气,在保持环境氧浓度低于预设浓度时,能保持最高速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充电周期产生氧的风险。”
为了延长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需要储能系统有着更高的能量密度。可循环充放电的金属空气电池由于其远高于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被认为是将来最具有前景的储能装置。
2017年度市科技奖最高奖空缺,自然科学奖的分量就显得格外沉甸甸。在两项自然科学一等奖中,“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体系的应用基础研究”由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完成。项目第一完成人崔光磊研究员谈起获奖感受时说:“除了喜悦,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由于其理论比能量高,锂空气电池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潜在替代品。然而,迄今为止,这样的系统主要限于纯氧环境,并且由于涉及阴极、阳极和电解质的副反应而具有有限的循环寿命。
一直制约特斯拉Model3生产节奏的电池产能近日迎来了曙光。在第二季度末,特斯拉也终于进行到了最后冲刺的冲刺阶段,以实现每周生产5000辆Model3的产能目标。
丰田、本田、日产、松下等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京都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15家学术机构将共同参与研究,计划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
据外媒报道,菲斯克(Fisker)的科研人员们于本周递交了文件,旨在为其柔性超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申请技术专利,但要求不得对外发布(under a non-publication request)。该项专利涉及全新材料及制造工艺,对于实现所需的能量密度、电源及成本目标,新材料及工艺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助推电动车的推广及应用。
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成为行业内热议的话题。但目前动力电池整体的回收网络体系还很不健全,都还未真正形成规模,技术也仍待升级。智光电气董事、常务副总裁姜新宇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表示。
据国外网站报道,美国能源部(DOE)近日宣布为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和小企业技术转让(STTR)研发提供3400万美元研发经费。其中,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EERE)预计会资助共34个州的87个新项目,资助总额为1300万美元,这些新项目中包含4个氢能及燃料电池项目。
在动力电池向350wh/kg目标冲刺阶段,开始有人提出了更高的动力电池“快充”目标,由原来1个小时快充目标值,一步一步提升到30分、20分钟、15分钟,到目前已经有人提出要5分钟充满80%的目标。还有专家已经提出了大功率快充是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论点。
2018年6月27日,2018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万达嘉华酒店举行。本次论坛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论坛主题为“推动产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