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日前宣布,该国部分企业及学术机构将在未来5年内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车全固态锂电池,力争早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
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成为汽车行业的新一轮风口和热点。在经历了被称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元年”的2017年之后,无论是各路资本,还是各类创业公司,都对进入这一领域跃跃欲试。
据外媒报道,尽管松下(Panasonic Corp)宣布在不远的将来开始研发无钴车用级电池,但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松下的钴消耗量将翻3倍多。松下为Model 3等所有新款特斯拉车型提供电池,是其独家供应商。据业内人士透露,无钴电池的研发或许要等很多年。
在许多车企都致力于电动车领域之际,丰田可谓是另辟蹊径,因为他们很早就踏上了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之路,而且几年前便发布了氢燃料电池车型Mirai。他们看重的是这类车环保的排放,以及多样化的能源获取方式。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压电效应、热能转换、静电效应以及化学反应等多种方法将人体内的机械能、热能、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从而为可穿戴或可植入设备进行供电。
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制备出一种高强度、自支撑、超薄透明的石墨烯薄膜,并将其组装为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为下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中国锂电池行业方兴未艾,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现有产能扩产与潜在产能开发逐年倍增,作为锂离子电池内层组件中最有利润价值的隔膜更是率先发展。
而根据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在《NatureCatalysis》研究指出,研究团队已突破性地得出电极与液态电解质之间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electrolyteinterphase,SEI)化学成分。
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教授课题组在能源领域知名期刊《焦耳》(Joule)上发表了论文《用于金属锂电池的珊瑚状碳纤维基复合锂金属负极》(CoralloidCarbonFiber-BasedCompositeLithiumAnodeforRobustLithiumMetalBatteries),报道了课题组在高安全高容量的复合锂金属负极领域的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
据可靠消息称,长城汽车与宝马汽车在合资基地选址上已基本锁定两个目标。而且双方还不仅在整车上进行合作,在基于对未来汽车能源趋势的共同判断,双方已开始在氢燃料电池领域进行合作,共同研发。
中兴通讯事件再次暴露出中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软肋。可以预见的是,如若核心元器件不能及时到位,中兴将面临巨大危机。与此同时,业界、学界乃至全社会亦有担心,在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兴通讯是否只是开始?
据外媒报道,日本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发展组织(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NEDO)启用了第二阶段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旨在提升电动车车载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NEDO将2022财年设为该类技术研发的目标日期,NEDO早前就开始从事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技术研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