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涵盖电极制作的搅拌涂布阶段(前段)、电芯合成的卷绕注液阶段(中段),以及化成封装的包装检测阶段(后段),价值量(采购金额)占比约为(35~40%):(30~35)%:(30~35)%。差异主要来自于设备供应商不同、进口/国产比例差异等,工艺流程基本一致,价值量占比有偏差但总体符合该比例。
在动力电池的报废回收过程中,无论是梯次利用还是作为原材料回收处理都需要回收主体的支撑,不过目前来看,现实情况并不理想。那么动力电池回收缘何成难题?
据外媒报道,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宣称,纳米多孔非晶硅薄膜阳极展现了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其锂离子存储容量极高:在充放电100次后,2962mAh/g(2.19mAh/cm2)。
巴拉德电力系统公司(Ballard Power Systems)与奥迪(Audi AG)就目前的科技解决方案合同,延长了3.5年的合同期限,将HyMotion计划延期至2022年8月。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研究人员经过8年努力,研发出了新型半固态氧流量锂电池NESSOX。具有高达1MWh/t(即1000Wh/kg)能量密度,可以像汽车“加油”一样,在几分钟内通过更换电池内部液体电解质完成充电。
比亚迪的电池技术不可谓不先进,其磷酸铁锂电池和特斯拉的三元电池各有优劣,整体表现上二者旗鼓相当。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制造成本上有优势,能量密度也能媲美特斯拉的三元电池。能与特斯拉的电池技术一争高下,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可谓相当先进。
石墨烯和铁磁金属界面可以实现大的DMI,区别于Fert-Levy模型,其物理机制是Rashba效应诱导的,该结构突破了界面DMI对重金属的依赖。
印度航天局(ISRO)正在在向汽车行业提供电池技术援助。在最近的一份声明中,ISRO已经提出将其空间级锂离子技术以非排他性的基础用于降低汽车生产的边际成本。
研发高性能动力电池是推广电动汽车的重要举措之一。近日,记者从中科院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中科院研发的多款动力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以上,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动力锂电池已经从核心技术进入规模应用阶段,将为长续航电动汽车、无人机、深海探索等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最近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充电、换电、无线充电动作频频。先是北汽新能源75辆换电出租车投放厦门,后又有厦门新页科技与武汉普天新能源建设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示范站。
当今的电动汽车仍旧有着两大看似无法逾越的弊端:一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不如燃油动力汽车,二是充满一节电池所耗费的时间与充满一个油箱相比似乎是漫长无比。虽然渐进式发展在逐步削弱这些顽疾,但丰田可能拥有着可以瞬间解决两大问题的方案。希望如此!
近日,复旦大学王永刚团队和彭慧胜团队研发出可弯曲的新型电池,其设计重点放在了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机械应力要求和植入设备的安全要求上。相关研究刊登于细胞出版集团旗下《化学》期刊。
储能及微电网产业是世界能源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储能改变了电力工业即发即用的传统模式,使电力系统的平衡关系变得多样化,可选择控制、可最优化。关于电池储能技术,梁志鹏认为首先要在交通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导读: 近日,电池中国网从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获悉,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神力科技)自主开发的C290-30燃料电池模块通过国家强制检测认证。
导读: 据外媒报道,近年来电动车发展如火如荼,电动技术日新月异。为此,小编整理了LG化学、SK创新和特斯拉-松下的电池研发信息,供读者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