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动力电池领域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中,软包电池由于其安全性能好、重量轻、容量大、内阻小等优点,已经成为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一个重要选择。
5月29-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带队前往北京市、天津市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调研,并在京组织召开了三地工作协调会议。
本周,锂电池之父Good enough在nature的子刊electronics上刊文,叙述了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发明历史,并预测未来锂电池的发展方向.
对于动力电池,市场行普遍关注它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但是随着第一批动力电池逐步的开始退役,怎么来的处理这“废”电池,就成了困扰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不小的难题。
3月20日,亿纬锂能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9.82亿元,同比增长27.46%.实现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60.18%.其中,锂电池营收13.9亿元,同比增长67.43%.锂原电池营收10.91亿元,同比增长40.6%.
围绕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以及电池降成本的持续发酵,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容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被推到众人关注的中心,寻找高放电容量、稳定性的正极材料,产出物优价廉的正极材料,成为行业持续瞩目的热点.
近日,璞泰来(603659)发布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1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7.47%.
4月12日晚,璞泰来(603659)发布公告称,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庆民、刘光涛拟按照对山东兴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兴丰")的持股比例共同向山东兴丰增资2亿元,将山东兴丰的注册资本增加至4亿元.
如果不是偶然在股市狠赚了一笔,股民老张可能永远不会认识一种叫“钴”的东西。虽然近期中国股市并不景气,但几支带有“钴”字的股票却一路走高,今年A股第一个交易日,也正是在钴概念的带动下“涨”声一片。
2017年中国的精炼钴产量为7万吨,同比增加14%,其中97%原料来自于进口,且主要从民主刚果。近几年进口钴湿法中间品的数量急剧攀升,同时进口钴精矿的数量大幅下降,另外从进口镍原料中带进来的钴也值得关注。
在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的情况下,作为作为重要的原材料——锂的产量也在大幅增加。据MiningNews.net网站报道,尽管预计到2025年锂需求量仍以16%的年均增速上升,但花旗银行分析师认为,锂产量增幅更快,有可能带来锂市场的供应过剩。
相比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为何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国际上引发了如此大的争议?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理解氢燃料电池在技术上的问题和挑战,还要了解各国政府在推动该技术背后的动因。
本周锂电要闻看点颇多,宁德时代启动高能量密度电池项目,中兴派能推出业界能量密度最高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还有此前大家所关注的《规范条件》(意见稿)中“产能要求”或将调低,而且正式版也将近期公布,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