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4
    点击量

    试想着如果手机没有了电量的限制,那么cpu将不再因为功耗而被限制性能,手机将被做的越来越薄,手机厂商才会有更大胆的创新尝试。但是为什么手机电池这些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018-05-26
  • 4106
    点击量

    锂电池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瓶颈期,能量密度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我们需要新的材料或者技术去实现锂电池的突破,以下几种电池材料被业内人士一直看好,或将成为打破锂电池障碍的突破口。

    2018-05-26
  • 2688
    点击量

    12v锂电池是否有保护电路的必要性

    2018-05-26
  • 1988
    点击量

    锂电池在发生短路、过热情况下,非常容易失控爆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倡导用户使用原装电池、充电器、数据线,防止锂电池短路。

    2018-05-26
  • 1395
    点击量

    户外出行当中,诸如相机、手机、GPS和手电等设备必不可少。供电和电池当然就成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而充电电池更是被广泛运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来普及一下关于电池方面的知识。

    2018-05-26
  • 1986
    点击量

    电控中最核心的功能就是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要是没有这个系统,动力电池的充放电、使用寿命都会大打折扣,如果把电池比作一队参战的士兵,那BMS系统就是这群士兵的参谋加将军,让电动汽车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8-05-26
  • 4219
    点击量

    很多人其实都不太了解快充,以至于很容易对这种技术产生误解。比如说快充到底安不安全?会不会损害手机电池等等。那么我们就从这些问题开始来了解一下,这项将会在智能手机中普及的技术。

    2018-05-26
  • 1731
    点击量

    锂电池由于化学特性非常活跃,所以增加充放电保护电路。随着智能手机快速普及,手机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出现了快速充电的需求,在快速充电前30分钟的大电流冲击下,伴随着发热和温升,将改变锂电池的二次保护元件的竞争局面,取而代之的将是合作模式:PTC+fuse形成一个保护组合。

    2018-05-26
  • 1390
    点击量

    到2020年欧洲范围的法规要求车辆每行驶一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95克,只有那些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的增程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能达到这样的标准。

    2018-05-26
  • 1271
    点击量

    当前正在重点研究单组电池失效对周边其他电池组可能产生的影响。未来可利用相关数据,研发既可减小电池组间距、又能防护电池组的轻质防护层。

    2018-05-26
  • 1720
    点击量

    理论上你可以根据所需使用的时间,透过使用更多的磁芯材料,制作一个以衰变为基础的电池,但问题是,设备多长时间需要休息,以及在电子恶化或分崩离析前,电子将如何持续运作在应用程序中,这都与放射性衰变机制的本身无关。

    2018-05-26
  • 1368
    点击量

    解决一系列课题、使EV全面普及的条件是实现超越现有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电池。目前各国、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推进相关研发,实用化备受期待。

    2018-05-26
  • 1259
    点击量

    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步--电极浆料制备   主要是将电极活性材料、粘结剂、溶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分散后,形成浆料。

    2018-05-26
  • 1822
    点击量

    铝塑包装膜(简称铝塑膜)的构成见图,其截面上来看有三层构成:尼龙层、Al层与PP层。

    2018-05-26
  • 6105
    点击量

    用科学家的说法,电池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混沌的艺术”。它之所以发展得那么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几乎每一点微小的进步或改变,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测试,以保证安全和稳定。即使是发现了对于提升能量密度很有帮助的材料,你都不能保证它真的能用。

    2018-05-26
  • 3038
    点击量

    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器件之一,其正极材料单质硫的理论比容量和比能量可高达1675 mAh/g和2567 Wh/kg,是目前商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的五倍。

    2018-05-26
  • 1133
    点击量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明了一项充电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采用新技术的锂离子电池可在几秒内完成充电

    2018-05-26
  • 1090
    点击量

    据外媒报道,全球车企都在追逐车辆的电动化转型,将重心放在电动车上,而丰田却致力于混动动力车辆(hybrid-electric vehicles)的研发,并将其定为未来10多年的优先研究课题。

    2018-05-26
  • 933
    点击量

    韩国科技大学(KAIST)的科学家们已成功利用分子滑轮粘合剂研制出以硅为阳极的锂离子大容量电池。

    2018-05-26
  • 1202
    点击量

    纳米硅颗粒是研究较早的负极材料,但是其膨胀体积效应大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通过将硅碳进行复合制得的复合材料为硅的体积膨胀预留了膨胀空间,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硅导电性不好和 SEI 膜不稳定的缺点,得到了电芯厂家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2018-05-26
钜大锂电,23年专注锂电池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