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工业大学教授曹晓雨团队首次制备出一种新型复合正极材料,能够提高可充锂电池正极材料钒酸锂的电化学性质。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的《应用材料和界面》杂志。
据外媒报道,中国私募股权公司金沙江创投计划向瑞典国家电动车公司(NationalElectricVehicleSwedenAB)投资5亿美元,并计划在后者的设施附近建造一座电池工厂。
在今年2月底,摩根士丹利抛售了锂矿生产商和勘探商的股票后,发布预测称,2022年的电池原料市场将出现大量过剩,从而导致钴、锂、镍的价格将从目前的水平几乎减半。
尽管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意见》《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关于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法规来规范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但我国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几乎所有有关汽车的议题都聚焦在了新能源汽车、汽车智能化和中国汽车品牌形象提升上。其中,新能源汽车又是着重关注点,几乎所有与汽车有关的代表和委员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突破、法律法规和协同效应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据外媒报道,乔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与中国、沙特阿拉伯的同行们共同研发了一款多相催化剂(multi-phasecatalyst),该产品符合理性设计(rationallydesigned)的要求,可大幅提升最新款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solidoxidefuelcellcathode)的氧还原动力学(kineticsofoxygenreduction)。
据OilPrice网站报道,电动汽车革命正在推动锂离子电池的蓬勃发展。到2022年,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可能会达到670亿美元——只要供应能源源不断,其就会一直兴旺。
实际上,于2013年、2014年投入使用的第一批新能源动力电池将陆续进入“退役期”,在环保要求及政策规范的因素促使之下,构建回收动力电池机制的呼声愈来愈高。
我国高容量储能电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该校陈军院士团队利用有机醌类物质作为正极,首次开发出高容量、高放电频次水系锌二次电池,也让我们早日告别高污染的水系铅酸电池成为了可能。
项目生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近期已通过权威检验检测,不仅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且能量密度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由该电池组装搭载的10.5米纯电动公交车在上个月测试时,单次充电可安全运行超过410公里。新福达、金龙、中植等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在深入调研考察后,与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
与硬壳电池(方形和圆柱)相比,软包电池具有设计灵活、重量轻、内阻小、不易爆炸、循环次数多、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能在现有技术水平上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在续航里程上进一步缩小和燃油车的差距。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近年来随着政策对新能源车的推动,动力电池市场需求不断加大,以及电池性能要求逐步提高,而导电浆料作为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材料,其市场需求量跟随电池需求量不断上升,锂离子导电浆料发展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截至目前市场方面已经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导电浆料,其各自产品在不同领域中均有一定优势,现市场主要有: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VGCF、复合型材料等等多种不同类型产品。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提出一种完全用碳制成运算元件的设计方案。他们表示,这一元件未来能被制造得比硅晶体管更小,且性能更好,有望替代硅晶体管,大大提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