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光伏們获悉,将有大概超过300亿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即将下发,具体规模未获确认,不过目前大部分电网公司还未收到财政部资金拨付的相关通知。
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State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声称已经开发出更高效、更可靠的钾氧电池,这可以为国家电网的储能和移动电话以及笔记本电脑中更长久的电池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在这一项研究中,俄亥俄州的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研究结果重点是电池阴极的构造,它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存储在金属,比如说氧气或其他金属嵌入至空气电池中。
IntersolarEurope大会传达的信息是,如果要在新时代取得成功,那么所有的太阳能玩家都必须接受向自由市场的转变带来的不确定性。
预计到2040年,全球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942GW/2857GWh,吸引高达6200亿美元的投资。电池价格的下降将有助于储能在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的应用,帮助风电与光伏发电解决发电不稳定和间歇性问题。储能正在成为提高电网稳定性和电力资产利用率的重要解决方案。此外,用户侧储能项目也将在为用户提供电力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电力系统服务中。
5月15日,据国家发改委消息,近日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安排,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对照2018年消纳责任权重开展自我核查,2019年模拟运行并对市场主体进行试考核。自2020年1月1日起,全面进行监测评价和正式考核。《通知》提出,将按照省级行政区域确定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售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协同承担消纳责任。
欧洲太阳能装机量今年将飙升至20.4GW,预计2020年会达到创纪录的24.1GW。欧盟成员国有望实现202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SolarPowerEurope的中期预测显示了这一激增发展趋势。
根据咨询公司印度之桥公布的“印度可再生能源CEO调查”本年度调查结果,印度太阳能领域的大多数公司负责人都对未来增长持乐观态度。
2014年以来,我国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2014年4月30日,国家商务部发布年度第25号和第26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实施期限为2年。
清洁高效利用的煤可以称为清洁能源?不稳定性将成为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最大难题?在近日召开的2019清洁电力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上,众多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清洁能源、能源革命等焦点话题。
据媒体报道,欧洲储能协会(EASE)日前发布了启动和促进储能部署的10项建议,其发布的时间恰逢欧盟议会选举期间。欧洲储能协会(EASE)此举目的是为欧洲储能价值链上的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争取更多利益。此外,欧盟政策制定者已经采取了重要步骤来建立一个支持储能部署的监管框架。
预计未来五年内,亚太区域公共事业规模的光伏+储能项目平均LCOS将从今年的133USD/MWh下降至2023年的101USD/MWh,降幅达23%。
日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镁铬氧化物微粒或许是研发一种新型镁电池的关键,这种电池将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拥有更强的蓄电能力。此项研究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杂志《纳米尺度》上。
近几年,电动汽车的发展很好,更多的人在购买汽车时,都有了一种新的选择,纯电动车的用车费用相比于传统汽车要低了一些,而且车辆运行的时候,噪音很小,并且现在国家也在大力支持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所以很多人现在都是电动车的忠实用户,但是最近大家对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有所怀疑,因为关于电动车尽然发生了自燃,甚至有些人亲身经历过这种问题
日媒称,日本企业陆续研发大幅提高空气电池使用寿命的技术,使用寿命是有“终极蓄电池”之称的空气电池的最大课题。富士通旗下的FDK公司开发的氢-空气燃料电池有望3年后实现实用化。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试制出使用寿命较长的锂空气电池。
据外媒报道,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研究人员,提出一种适合储能应用的新型高熵材料。他们在论文中报告,以最近设计的多阳离子过渡金属基高熵氧化物为前体,LiF或NaCl为反应物,用简易机械化学方法,制备多阴离子和多阳离子化合物,从而生成锂化或钠化材料。
2019年4月1日,浙江省杭州联通江干区之江路干6号监控杆通信基站储能系统,顺利由原有的铅酸电池储能系统更换为钠镍电池储能系统,标志着由超威集团主导的国内首个钠镍电池储能试点项目建成投用。
我们都知道氢能源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氢燃料电池因为是以氢为燃料,经过和氧气发生反应最后的化合产物也只有水,真正的实现了“零”排放,能量的转化效率高等等优势,然而以我们现阶段的科技技术,限制了氢燃料电池的推广和普及,其中的一大难题是氢燃料电池铂电极的一氧化碳“中毒”问题。
据外媒报道,美国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研究人员研发出一项新型电动汽车技术,该技术结合了电池和氢能,能量密度非常高,只需要快速补充电池液就可让乘用车续航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