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在材料允许的压实范围内,极片压实密度越大,电池的容量就能做的越高,所以压实密度也被看做材料能量密度的参考指标之一。但是一味的追求高压实,不但替身不了电池的比容量,还会严重降低电池比容量和循环性能。
一个典型的方形锂电池,主要组成部件包括:顶盖,壳体,正极板、负极板、隔膜组成的叠片或者卷绕,绝缘件,安全组件等。其中,红圈中的两个是安全结构,NSD针刺安全装置;OSD过充保护装置。
据美国《汽车新闻》5月28日消息称,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电池供应商三星可能难以完成最初商定的电池供应量,大众集团或将改变耗资560亿美元的电池采购计划。
近日,美国戈尔公司(W.L.Gore&Associates)宣布推出一项新技术——戈尔电池组低压排气孔(GORELowPressureEvacuationVentforBatteryPacks),该技术可在未来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BEV/PHEV)设计电池组时提供灵活性。戈尔低压排气孔通过解决锂离子电池部件和电池组的固有问题,为电池组设计提供更大自由度。
近日,南阳的“水氢能源车”引发多方关注。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到上半年上海车展推出多款氢燃料电池车型,氢燃料电池汽车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随着新能源车的使用愈发普遍,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作为新能源车产销大省,江苏5月24日在南京成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在各领域的循环利用探索新出路。
当循环往复的周期律降落在汽车市场,一年多的光景中,人们硬生生目睹了何谓“凛冬已至”。从2018年的“哀鸿遍野”到2019年“乍暖还寒”,强者磨刀霍霍,弱者折戟沉沙,在暗夜中摸索前行的汽车市场亟需冲破桎梏,众望所归的暖春到底何时破土而出?
据美国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官网近日报道,该学院的研究人员们不仅搞清楚了流体电池的分子如何分解的,也弄明白了如何减轻甚至逆转分解。团队的“复苏法”将电池的性能衰退率至少降低至1/40,并使电池能够完全由低成本的化学物质构成。
众所周知,现阶段锂电池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期,电池能量密度始终得不到大幅度的突破。而据外媒报道称,SK创新表示将研发一款全新的电动车动力电池,有望将电动车续航能力提升至500km,并计划于2021年实现商业化。同时SK创新还表示在2025年将电池产能提升至少20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就被设计成一体机了。不少网友都反映,为什么一定要设计成一体机呢?以前电池可以拆卸的时候用的多方便?其实品牌商这么做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小编也分析了几点,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再者新能源汽车的可控性更强,传统汽车的内燃机依靠燃料燃烧输出动力,然后通过变速箱的挡位传递动力,可能会出现动力延迟、不能精确控制动力输出的情况。而新能源车采用电机驱动,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同时转速可以做到线性变化。相比较内燃机而言,电动机更加可控,方便实现更多功能。
日前,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在南京正式成立,联盟成员单位共有114家。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电池对电动车的重要性,就像发动机与汽车的关系一样。如果电池质量不合格,轻则电池不耐用,续航能力不足。重则甚至会危及到车主的生命安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今天就来分享一个电池质量不合格,电动车半路发生爆炸的事情,网友:再也不吐槽新国标了!
众所周知,汽车电池作为纯电汽车上的“心脏”位置,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并且电池占整车的成本比例也大概在七成到八成,所以这也是电动汽车售价较高的原因之一。那么,关于电池衍生出来的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电池续航决定着我们行程的需求,电池安全承载着关于人身安全的使命,而电池寿命则体现了产品某方面的品质问题,但都同样十分重要。当然所有技术的升级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
随着国家在新能源政策上的不断扶持,很多汽车已经开始大力发展这一前途不明的行业。不管是油电混动还是纯电动,都在慢慢的崛起。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车主也逐渐放弃燃油车,毕竟绿牌车不受限号。也加上国家大力的推行,越来越多人钟情于体验更好的新能源及混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