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结构件龙头企业科达利第三季度报显示,公司1-9月实现营收11.95亿元,同比增长13.2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2.47%.预计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变动幅度为-15%—15%;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变动区间1.98—2.68亿元.
"账期长、回款难"在动力电池行业一直是难以回避的"症结",但从2017年年底以来,设备企业被拖延付款的现象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最近新闻报道的动力锂电池技术路线,提起高镍三元锂电池将在今后几年内成为动力电池的主力,能量密度迈上300Wh/kg的台阶。本文旨在围观,关心一下高镍三元的前世今生。
天劲股份研究院副院长彭刚柔表示,随着能量密度的提升,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也更高,一旦温度升高将影响电池的许多工作特性,如SOC、充放电效率、电池寿命等,严重时将导致热失控,影响整车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2017年高工锂电年会上,广汽研究院首席技术总监祁宏钟用这样一段话概括广汽新能源的研发思路.理由很简单:没有消费者会迁就电动车的整体水平,只会拿它同燃油车进行对比,因此,不能达到或是接近燃油车水准的电动车是难以打开市场的.
2017年占据三元材料主流地位的是NCM111、NCM523,并逐渐向NCM622过渡.但到了今年,多方面综合考量之下,动力电池应用有跳过NCM622直接采用NCM811的趋势.
磷酸铁锂电池的全名是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这名字太长,简称为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它的性能特别适于作动力方面的应用,则在名称中加入“动力”两字,即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也有人把它称为“锂铁(LiFe)动力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是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其特色是不含钴等贵重元素,原料价格低且磷、铁存在于地球的资源含量丰富,不会有供料问题。其工作电压适中(3.2V)、单位重量下电容量大(170mAh/g)、高放电功率、可快速充电且循环寿命长,在高温与高热环境下的稳定性高。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性能的二次绿色电池,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包括体积能量、质量比能量)、低的自放电率、宽的使用温度范围、长的循环寿命、环保、无记忆效应以及可以大电流充放电等优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电极材料性能的改善,尤其是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经过30年的发展,比能量、比功率等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已成功应用于汽车上。受电池比能量限制,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有限,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国外汽车厂近期规划以开发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目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锰酸锂、磷酸铁锂、钴酸锂、三元材料等材料
据研究人员称,这种新电池使用的材料成本不高,还环保,但要想将其商业化尚有待时日,主要问题是其能量密度太低,还比不上传统的锂电池。那么,电池技术何时才能有革命性的突破?
三元聚合物锂电池是指正极材料使用镍钴锰酸锂(Li(NiCoMn)O2)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电池,三元复合正极材料前驱体产品,是以镍盐、钴盐、锰盐为原料,里面镍钴锰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三元材料做正极的电池相对于钴酸锂电池安全性高,但是电压太低,用在手机上(手机截止电压一般在3.0V左右)会有明显的容量不足的感觉。
近日,在国内会议上,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肖成伟表示,根据国家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的规划要求,到2020年,锂离子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目标为350瓦时/公斤,他认为,从目前的动力电池技术来看,这一目标可能无法达到。
锂离子电池发展至今已超过十五年,对于电芯技术不断进步,电池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现市场主要应用的石墨类负极材料对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上已到达其瓶颈,现石墨碳类负极材料储锂容量已基本达到极限,再想提升其空间已很难实现。
近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以下简称工商联)提交了《关于加大对动力电池行业财税扶持力度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建议应在补贴政策退出前,尽快研究出台对动力电池相关企业的财税扶持政策。
韩国科学家在车用电池研发上有重大突破!最新开发出的硅氧纳米粉末(siliconoxidenanopowder),在用做锂电池的阴极材料后,可让电动车单次充电的里程数增加一倍之多。
锂电在出厂时,都是已经激活的,所以现在有些商家还抱有过时的“激活”说,是很害人的。事实上,当电池充满后,过充保护电路就会启动,切断充电电源,电池就会开始放电,放了一段时间,又开始充,就这样一充一放交替(见上文的过充保护电路原理)。这样来回充放其实是会缩短电池的充电周期的(后面讲)。一般锂电在2-3小时就会基本充满,90%以后基本就是慢充过程,最多多充1-2个小时就够了。也就是充4-5小时,不要超过6个小时。
蓄电池充电,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并且正确地使用充电设备。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并延长蓄电池和充电设备的使用期限。通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有定流充电和定压充电两种,近年来快速充电(脉冲充电)也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