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随着全气候电池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电动汽车将不再有禁区

钜大锂电  |  点击量:0  |  2019年05月22日  

“2018年底,搭载全气候电池的汽车将会上公告,2019年将开始在北京市进行示范运行,为举办冬奥会做准备。”1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表示,“未来随着全气候电池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电动汽车将不再有禁区。”


此前,由于电池在低温条件下性能衰减等问题,电动汽车在低温地区的使用受到不小的影响。有鉴于此,国内外车企都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据悉,宝马已经发布了全气候电动车,而在国内,孙逢春院士的团队正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今年1月,我们的全气候电动车将在海拉尔进行低温行驶实验。”孙逢春表示,“其实用的是简单的物理加热方法,在零下40度的环境下自行加热,到零上只需要40秒。加热源是外部的,不会消耗电池本身的能量。”


尽管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发展速度很快,但低温环境对于电池性能的影响很大。


“能够在常规地区续航400公里的电动车,在哈尔滨、齐齐哈尔这样的寒冷地区,冬天开空调的情况下,续航里程可能还不到100公里。”孙逢春认为,通过低温电池自加热,可以有效提升电动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里程,“而且对能量的损耗不大,损失不超过5%,充电状态下几乎没有损耗。”


当前,已经有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和宇通客车参与了对全气候电动车的研发。孙逢春表示:“通过汽车企业与研发上的技术合作,可以实现很好的产业化。”


而对于动力电池回收的话题,孙逢春表示:“2018年电池回收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当前的政策是‘谁的孩子谁抱走’,也就是自家的电池,自家企业要进行回收,但是必须要有信息的追踪。”


同时,孙逢春认为,动力电池回收不能是企业单方面承担,“这涉及到不菲的成本,国家应当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支持,不然这些回收企业将会难以为继。”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