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正极材料企业掀扩产热潮

钜大LARGE  |  点击量:1285次  |  2018年12月26日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蓄势待发,正诱惑锂电正极材料领域掀起新一轮的扩产热潮。2014上半年以来,已有多家国内主流正极材料企业展开或计划进行新一轮的扩产动作。

6月30日,金瑞科技(600390.SH)发布定增预案,募资不超6.68亿元,分别用于子公司金驰材料年产1万吨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和金瑞科技年产7000吨锂离子动力电池多元正极材料项目建设。

而在此之前的3月4日,杉杉股份(600884.SH)公告,其下属控股子公司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湖南杉杉”)拟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南杉杉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约3.62亿元人民币,在宁乡建设年产1.5万吨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除过金瑞科技和杉杉股份,包括中信国安(000839.SZ)、当升科技(300073.SZ)、北大先行、湖南瑞祥、天津巴莫等正极材料企业也都纷纷有扩产打算或者已做出扩产布局。

在政策利好不断的背景下,正极材料产业面临着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据分析表示,国内主流材料企业在此阶段选择新建项目扩大产能,一是充分看好锂电动力市场,为接下来的市场爆发做准备;二是出于战略规划上的考虑,希望通过多区域布局在大客户战略合作、规模扩张、服务跟进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扩产潮涌动

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之下,潜在的消费需求正在成为正极材料扩产项目的直接推动因素。

中汽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产销量已超过上年全年数量,预计2014年全年销量将超过5万辆。根据GBII的预测,到2016年,中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占比将达到44%。

也正是看到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导致此轮扩产企业大都是针对动力电池领域所进行的布局。

作为日本松下在国内的NCA前驱体供应商,金瑞科技的产品性能指标已得到了日本各大电池厂家的认可并实现稳定供货。而此次金瑞科技公布定增方案建设电池材料基地,也与其公司看好多元材料电池技术路线有密切联系,此举也意味着金瑞科技正式向动力电池材料领域进军。

金瑞科技发布的公告显示,其年产7000吨锂离子动力电池多元正极材料项目总投资额3.93亿元,建成达产后,将年产二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4000吨/年,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3000吨/年。根据规划,金瑞科技新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9.38亿元,年均净利润4928.69万元。

“在特斯拉的带动下,NCA正极材料的发展将迎来一个高潮。”金瑞科技一位市场负责人表示,尤其是随着特斯拉专利开放计划的推出,预期会有更多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家采用特斯拉的NCA电池技术路线,从而带动上游锂电池正极材料特别是二元正极材料(NCA)需求的高速增长。

与金瑞科技一样,大规模扩张的杉杉股份同样也将目标锁定在动力电池材料领域。

在此之前,杉杉股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锂电池材料“超市”,2013年,其锂电池正极材料营收达12.8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三元材料出货量从几百吨激增到超过4000吨,成为其2013年最大的业绩亮点。

而据杉杉相关负责人透露,其在宁乡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生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该项目将会以三元材料产品为主。

宁乡县招商合作局提供的签约材料显示,湖南杉杉新建项目规划总投资30亿元,其一期预计年产1.5万吨,2015年产值达15亿元,全部投产后年产锂电池正极材料10万吨,预计年产值150亿元。

同样在动力电池材料领域有扩产计划的还包括天津巴莫和中信国安,天津巴莫总经理吴孟涛今年5月表示,今年打算在湖北投资6-8亿元,新建一个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占地规模将是目前巴莫的十倍,产能预计会达到15000吨/年。而大约也在同一时间,中信国安在公开互动平台透露,所属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已筹备对公司高容量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进行扩产改造。

让这些主流正极材料企业纷纷打算在动力材料领域扩产布局的行业大背景是:从2013年开始,传统的消费性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的增速正日趋放缓。而在电动工具、轻型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和能源存储系统等功率/能量型领域的产业规模有望在未来几年出现成倍增长的态势。

而伴随着这种变化,多元正极材料凭借其性价比、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正逐渐成为新一代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主流选择,也自然成为此轮扩产潮的一个主要趋势。

“目前,正极材料产业处于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阶段,高镍类和高电压多元材料将会成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主流选择,这种变化或将改写现有的产业格局。”天津巴莫总经理吴孟涛认为,主流材料企业积极建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这是为新型正极材料的生产打下基础,也是为未来市场的爆发做准备。

与此同时,材料企业新一轮扩产及新建项目普遍有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在材料行业整体利润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成本控制成为材料企业布局时的一大考量因素。高小兵分析,往欠发达地区迁移,既有利于企业降低人工及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内陆地区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更为关键的是,也准确把握了下游电芯企业向内陆迁移的主流趋方向。

供应链深化

对于包括金瑞科技、湖南杉杉等在内的正极材料企业而言,其扩产项目一方面是瞄准于未来几年巨大的增量市场,而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扩产后的规模成本优势来挤压竞争对手,达到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不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启动,上游材料行业将会出现规模化发展,市场资源会逐渐向几大具有实力的正极材料企业集中,而伴随而来的将会是一轮惨烈的洗牌整合。一位正极材料企业负责人甚至判断:“未来五年,将会只有5家左右的正极材料企业可以最终生存下来。”

正因为此,在进行扩产的同时,正极材料企业也在积极寻求与下游电芯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以期在大规模市场启动到来之时,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合作。

以北大先行在青海的项目为例,就是为了配合其大客户ATL的动力及储能项目所进行的布局。而金瑞科技的扩产,其目标显然也是希望可以成为松下动力电池的材料供应商。

材料企业选择积极与下游电芯企业积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材料行业一直以来的供过于求的市场局面使得行业竞争日趋惨烈,这样对于材料企业来说是保证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而另一方面,在下游动力市场日渐启动的背景之下,国内锂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逐渐开始注重供应链的优化整合。

在中信国安盟固利副总经理安平看来,真正的消费市场一旦规模化启动,电动汽车对于动力电池性能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电芯企业对于材料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这必然也就意味着材料企业与电芯企业在供应链上的配合将越来越紧密。

在此背景之下,电芯企业只有与材料企业建立战略上的合作关系,才可以保证在材料的研发上相互配合,同时也有利于保证产品的兴能与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而对于材料企业而言,在市场竞争日益惨烈的环境之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可以保证稳定的出货量,同时和电芯企业的深度协作也有助于产品技术及研发的改进提升。

事实上,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成熟,锂电行业的竞争已经开始由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向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转变,而基于供应链利益之上的合作,将使得供应链企业在研发、产品、服务等方面更具竞争实力。

“在材料领域日益惨烈的竞争环境之下,不少企业的扩产动作实际上都是希望能够和下游电芯企业配合,在此基础上建立战略供需合作。”招商证券资深分析师王健伟博士分析道,未来几年,这种供应链整合还将继续深化,而伴随着这种整合,材料行业将会出现一轮深度洗牌。届时,只有具备规模优势及优质客户结构的企业才能在这轮洗牌中最终生存下来。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