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电池下半场开赛企业策略调整与应对

钜大LARGE  |  点击量:1018次  |  2018年09月05日  

第五届G20-锂电峰会第2次CEO会议

麒麟山庄公报

动力电池下半场开赛企业策略调整与应对

一、2018年8月18日,第五届G20-锂电峰会第2次CEO会议在深圳麒麟山庄酒店成功举办,成员企业-深圳斯诺承办了此次会议。

二、本届G20-锂电峰会主题为:动力电池下半场开赛企业战略调整与应对。成员企业针对2018年上半年企业运行面临的问题及未来两年行业发展存在的风险和机会进行了深度交流。

三、本次会议是中国电动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到转折阶段,所进行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与会成员一致认为,经历了多轮的非理性产能扩张和市场布局之后,2018年开始,整个锂电行业开始进入大范围的调整和整合,正在从前两年的盛夏走向深秋。受到国家政策急速变化、价格战激化、供应链账期加长等重大不利因素,整个行业危机重重。

目前来看,无论是第一二梯队动力电池企业,还是后面的企业,都普遍面临着降低成本、账期延长、客户风险控制、外资对手竞争等多重压力。

成员企业认为,面对未来更为严峻的复杂环境,产业链企业亟待在资本、技术、产能、供应链等多个环节进行相应战略调整,以应对目前的危机和未来潜在的风险。同时,要加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行企业之间的密切协作,以开放的心态来应对来自国内和国际的竞争与挑战。

四、关于动力电池价格下降与降成本路径

?2020年动力电池系统价格1元/wh的目标下,车企不断提出更为严苛的价格要求,而核心材料价格的下滑滞后于电池价格的下降周期,这导致电池企业陷入“夹心饼干”的境况。

?成员企业一致认为,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已成为全球共识,但要真正推动其市场化发展,必然面临与传统燃油车在性价比上的直接竞争,在此大趋势之下,动力电池价格向1元/wh甚至更低的目标前进是必然趋势。这要求电池企业在保证产品性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的成本降低。

?成员企业一致建议,降成本的路径选择上,企业除了要通过制造升级、工艺改进、内部管理进行提升,同时,一定要加大产业链的深度协作。

与产业链的深度协作,需要电池企业以开放共赢的心态,无论是与材料供应商还是与设备供应商,都可以通过战略合作,在技术研发、产能配套、股权置换上进行更深维度的探索与实践。

五、关于动力电池性能提升与产品设计

?对于动力电池技术的提升,受邀参会的汽车企业认为,能量密度不应该作为评价动力电池性能的单一指标,安全对于汽车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对于安全的保证。

?在性能上,除了能量密度与续航里程,循环及使用寿命同样重要。从电动车消费端的需求来看,8年的使用寿命,20万公里的总的行驶里程,是需要在产品设计时就要达到的。

?受邀参会的汽车企业一致强烈建议,在电池性能的设定上,企业要根据车企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来进行研发,区分清楚车企产品使用需求和定位,在快充、续航、寿命等不同性能上进行差异化设计。

?从车企的角度出发,基于纯电动平台的产品开发正在成为主流趋势,这需要配套电池企业的电池尺寸规格进行统一,核心零部件的标准化应该成为电池企业的重要的考量方向,其对于整体成本的降低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六、关于车企账期和客户风险防范

?在账期上,受到政策的影响,车企的回款延长对于电池企业的资金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即便排名前十的企业,不少都面临着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与此同时,从2018年开始,车企环节的淘汰赛也开始明显加快,不少在产品定位、生产制造、品牌打造等环节出现明显问题的车企将面临被洗牌的风险。

?成员企业认为,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血液,动力电池企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客户的选择,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外部资本、合作伙伴、股东等外部资源来保证自身的现金流。

?从客户风险的角度,成员企业认为,一方面,动力电池企业要选择真正踏实做事的客户,要避开存在市场投机、资本投机、政策投机的客户;另一方面,动力电池企业要守住底线和原则,在保证产品质量性能的同时,同样要在账期回款上设立企业的原则。

七、关于国际电池企业的竞争应对

?下半场竞逐一开场,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就开始卷土重来。相比于上一轮的疯狂和冒进,日韩企业显得低调冷静,并在此轮布局中有了政策背书,底气更足。

?面对来自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新一轮的围城,成员企业认为,动力电池企业不仅要加大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同行企业间的合作和协同,通过彼此间的市场、技术、资本等环节互补,推进国产动力电池领域的抱团发展,共建产业发展命运共同体。

八、关于核心材料环节价格战

?经历了2017年上游资源的涨价潮之后,2018上半年,锂电材料领域在电解液和隔膜环节出现了价格战激化的局面,主流企业纷纷参战,而进入下半年之后,市场开始逐步回归理性。

?成员企业认为,材料领域的价格战激化,主要是前几年的疯狂投资导致的产能集中释放,是产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必然结果,从上半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价格战给置身产业的企业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长期来看,并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价格战也将会对于现有市场的竞争起到净化的作用,将会洗刷掉一批在技术产品、生产制造等环节存在明显问题的企业,锂电材料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成员企业认为,简单粗暴打价格战对行业损伤很大,不建议以这种形式来应对行业竞争,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互利共赢才是健康的发展路径。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过分关注低成本而导致的低质量不仅将给企业自身带来毁灭性的危害,同时也将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在电解液和隔膜领域,上半年出现了大范围的价格战,这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随着环评压力加大,考虑到未来几年的市场需求增长,电解液和隔膜价格将会逐步回归理性。

未来,能在个性化产品定制、产能供给上做好准备的企业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同时,更大范围的行业洗牌将加速,七成左右的电解液和隔膜企业将面临被洗牌风险。

九、关于新材料体系的导入与应用

?成员企业认为,未来几年主流动力电池主要是四大方向,一是基于替代铅酸的低成本类,二是高功率的快充快放类,三是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类,四是基于高镍和硅碳的超高能量密度类。

?在高镍化的实现上,2018年以来,已经有企业开始陆续进行量产导入,但在安全性把控,在电池合成工艺、配套生产线的成本上,高镍电池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随着各家企业对于高镍三元电池资金上的不断投入、技术上的不断研发,预计最快2019年下半年会规模化导入。

?在负极材料环节,石墨碳类负极材料已经接近理论克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正在加速推进。当前电池企业也在积极寻求用好硅碳负极的解决方案,其中预补锂工艺的尝试应用,有望解决硅碳负极首次库伦效率较低的问题。随着该工艺的成熟应用将有望推动硅碳负极材料的规模化应用。

?在隔膜环节,一致性更好、内应力更小、孔隙率更高,倍率和循环性能更优异、成本更低成为动力电池对于隔膜的要求。在电解液环节,高镍体系成为主旋律,如何与高镍体系的正负极匹配成为电解液企业需要应对的核心命题。

?在正负极集流体上,厚度更薄的铜箔正在被动力电池企业导入使用,三维多孔铜集流体、三维石墨泡沫集流体等产品都从实验室走向逐步量产。在模组、Pack环节的轻量化材料上,基于安全性前提下的轻量化结构件应用正在加快,如何实现成本与性能的平衡,是新材料导入时需要解决的难题。

十、关于中国企业进入全球供应链

?国内锂电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包括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前驱体、电解液、结构件、铜箔等核心零部件和材料都开始进入国际供应链,在G20企业中,包括宁德时代、格林美、巴莫科技、星源材质、新宙邦、科达利、先导智能、新嘉拓、大族激光等多家成员企业已经进入国际车企及动力电池企业供应链。

?成员企业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电动车领域的主战场,国内产业链相关企业一定要参与到国际供应链的竞争当中,而这需要企业在专利、品质、安全上做好储备。安全第一,品质第二,成本第三。

?成员企业认为,全球电动车市场规模化将在未来两年启动,对于材料企业而言,要在四个环节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供应链的保障能力,材料企业与电池企业的合作将不仅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未来将会是在深度协作基础上的共生关系,材料企业不仅要在产能布局上做好准备,还要在新产品研发与配套上提供保障能力。

二是工程能力,锂电池系统作为电动车动力总成正在纳入到车规体系中,对于材料的一致性、稳定性等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同时对于产品的易回收利用设计、使用再生材料、降低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可追溯性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材料企业要按照汽车的管理体系来规范企业生产,这对于企业的工程能力将是巨大的挑战。

三是管理和人才能力,材料的生产和制造要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就亟待在管理上、人才上同步跟进,以此来保障材料环节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上述能力的同时,成员企业认为,材料企业还要建立多元化的产品及市场能力,抵抗来自细分领域的波动风险,未来国内锂电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做到国际领先,一是合作共赢,第二是成本优势,第三是技术创新,第四是产品做专,第五是上下游产业培养,第六是资本整合。

十一、关于动力电池制造装备的路径选择

?锂电池生产设备正在迎来新一轮机会,全球来看,松下、LG化学、三星SDI、CATL、比亚迪等龙头大规模扩产,中国设备有望进一步与更多龙头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全球供货。

国内市场来看,锂电池设备非标准特征明显,客户粘性极强,电池龙头与生产装备龙头强强联合趋势愈发明显,未来锂电池设备行业龙头和电池企业龙头将齐头并进。

?2018年以来,设备一体化和整线交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对设备企业在专业设备性能提升和前后端延伸的选择,对战略定位和经营层面影响至深。

成员企业认为,对于中小电芯厂和新进入者而言,整线供应带来的超额服务和整体售后服务保障具备较强吸引力,有望成为他们的重要选择参考。而对于具有一定积累的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基于自身对于工艺要求的分段整合是其主流选择。

?面对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趋势,成员企业认为,从电池质量的角度来考量,自动化程度越高,人工越少干预,严格控制设备在线的时间,这对于产品一致性、稳定性都会有明显的提升,也是当下产业发展最为紧迫的环节。

?从智能化和数字化来看,国内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是对于设备企业还是电池企业,还不能盲目地追求智能化和数字化,而应该要按企业和行业状态的阶段性来选择最适合的装备。

?成员企业表示,提质降本的压力下,锂电设备企业要更加注重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升级。在核心单机设备领域,一方面要通过一体化的思路推动生产效率、节能效率的优化,另一方面,要在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上做持续的改进和提升。

G20成员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0101.jpg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