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高镍体系电池"中道梗阻"100+公司寻解破冰路径

钜大LARGE  |  点击量:237次  |  2022年09月13日  

一面是补贴政策导向,一面是市场里程焦虑紧逼,在安全前提下达到既定能量密度目标与续航里程,新材料/工艺的创新与导入已成为业界的一致共识。


按照2020年实现动力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的目标,高镍正极搭配硅碳负极已成为电池公司的主流发展路径与突破瓶颈。而配合高镍化及长续航的趋势,抢占相关配套的电解液、添加剂、结构件、设备工艺等每个环节的技术制高点,自然成为各公司共同迈向的目标。


然而现实是,新材料在导入及应用过程中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高工锂电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包括NCM811、NCA、富锂锰基材料等正极材料都在加速导入。其中,NCM811/NCA重要在圆柱电池领域率先突破应用,甚至一度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同时,相关配套的硅碳负极材料也在同步推进。


然而进入到第三季度,各家囿于资金、技术、产量、工艺、设备等因素,2.4-2.6Ah容量的圆柱电池产品依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能够稳定量产2.8-2.9Ah圆柱仍旧是众多电池公司的一道门槛。


硅碳负极应用方面,进入第三季度以来,无论是3C数码还是动力领域,国内硅碳材料市场需求出现大幅缩减,几近停滞。重要原因是电池公司在批量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容量快速衰减等问题,应用硅碳产品并真正用好的电池厂家依旧不多。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有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在采购硅碳材料时希望提高其克容量,以期提升最终车型的续航里程。但是经过测试后,由于循环寿命不及预期以及出于安全性能考虑,还是决定用回原来材料体系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电动汽车起火事故不断,这也给在能量密度与续航里程上急速狂飙的公司,以及迫切浮躁的整个行业带来反思与警示。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