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全产业链扩张面对成本压力 杉杉股份如何保住江湖地位?

钜大LARGE  |  点击量:498次  |  2022年07月05日  

全产业链扩张面对成本压力杉杉股份如何保住江湖地位?


部分业内人士对杉杉股份的全产业链扩张并不看好,因为在电动汽车关键的三大部件——电池、电机、电控上,公司并未掌握完全独立的技术,这将使公司承受更大的成本压力。


眼下,新能源电池相关公司普遍面对产量过剩、大公司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等问题。股价表现上,行业内部公司的股价在2017年整体表现不佳,但也有个别公司例外,如赣锋锂业、杉杉股份等,其股价在2017年出现上涨。要了解在2017年,有八成上市公司的股价是下跌的,因此这些股价上涨的新能源电池公司自然就吸引了更多关注。


那么,自进入2018年以后,这些公司如何看待当前行业内产量过剩的问题?如何维护自身市场份额?如何应对行业里日益激烈的竞争?就以上相关问题,《投资者报》向电池材料巨头杉杉股份致电致函,得到了公司的回应。


提高大客户比重


杉杉股份成立于1992年,旗下拥有FIRS、SHANSHAN、MARCOAZZALI及LUBIAM等四大服装品牌,产品类别包括西服、裤子、衬衫、休闲服等。公司早年以服装业务为主,自1999年后涉入锂离子负极材料产业,相关业务占公司比重逐步提高。


目前,杉杉股份的业务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光伏、服装产品、电解液等,2016年,上述五项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25亿元、12亿元、6亿元、5亿元、4亿元。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电池类业务在杉杉股份营收中占据大头,服装业务已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杉杉股份正负极材料取材并不单一,其中,锂电池正极材料重要产品有钴酸锂系列、锰酸锂系列产品及三元前驱体;锂电池负极材料产品则是人们相对较熟悉的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复合石墨及硅基负极材料。


这批杉杉股份所产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重要供应给电芯公司,后者运用这些材料制作成电池。公司下游客户包括三星SDI、ATL、LGC、比亚迪、比克等公司。


在客户合作维系方面,杉杉股份方面透露:"公司将继续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专利优势,重点拓展XEV市场及海外市场,保持数码领域优质客户的合作,淘汰无发展潜力的中小客户,通过进入和扩量的手段,提高大客户在公司整体销售中的比重。"


那么,杉杉股份现在在国内相关产业中的地位如何?杉杉股份方面表示,公司正极产量为4.3万吨/年,负极产量6万吨/年,电解液产量3万吨/年。但值得注意的是,杉杉股份近年来业绩并不稳定,公司2016年净利润3.3亿元,同比下降52%。


应对产量过剩


作为细分行业龙头,杉杉股份如何看待目前行业出现的产量过剩问题?对此,公司方面坦承:"锂电池材料行业系完全竞争的市场,近年来亦受到资本追捧,新建产量较多,行业产量存在结构性过剩。"


尽管认同行业存在产量过剩,但杉杉股份自身却仍在扩产。公司投资建设的10万吨级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正极材料开发、生产、销售基地项目,一期第一阶段计划于2018年年底前建成并试产,设计综合产量为1万吨/年。


对此,杉杉股份方面表示:"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根据市场需求、客户订单安排生产,产量利用率较高。公司规划新建锂电池材料项目,重要系综合考虑公司现有产量利用率及锂电新能源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市场预期。"


在产量过剩的大背景下,有关如何维护市场份额,杉杉股份透露:"公司将技术和规模并重,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做好新产品(包括高镍三元、硅基负极、三元动力电解液等)的研发,同时基于市场发展的深刻研判,合理规划扩产项目,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扩大规模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实现市场占有率的维持和提升。"


除了生产电池材料,杉杉股份还在2015年介入新能源汽车生产,此外,公司还在2016年向下游布局了电池系统集成、电池在工业储能的梯次利用、充电桩建设和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等业务。


但一些业内人士对杉杉股份的全产业链扩张并不看好,认为杉杉股份在电动汽车关键的三大部件——电池、电机、电控上,并未掌握完全独立的技术,这将使得公司在成本上承受巨大压力,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也无法获得足够的优势。


杉杉股份的财务数据似乎佐证了这一观点,2017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营业收入只有6845万元,亏损额却高达9239万元。对此,杉杉股份在通告中解释,亏损的原因重要是产业发展处于前期培育阶段,投入较大。


好在新能源汽车业务并未拖累杉杉股份整体业绩,公司近期公布2017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7年净利润为8.5亿元到9.5亿元,同比上升157%至188%。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