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东岳集团燃料电池膜即将实现产业化实现质的飞跃

钜大LARGE  |  点击量:4961次  |  2018年08月19日  

在政策支持下,随着相关技术发展,氢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加快,相关产业迅速崛起。东岳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7月消息显示,东岳集团成功开发出三种新样品送至AFCC进行性能评价,且东岳氢能膜已经进入了批量化试产阶段,此外公司成功研发涂料级ETFE树脂,形成牌号DS4051、DS4051的静电喷涂涂料产品。据了解,氢能膜是东岳集团继氯碱离子膜之后又一次技术进展,在最近的测试中创造了6000小时寿命的成绩。

另值得一提的是,20亿元的东岳集团氢能研发中心和千平方米氢能膜材料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这标志着东岳集团燃料电池膜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即将实现产业化,实现质的飞跃。

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氯碱离子膜是交换膜燃料电池和氯碱工业最核心的技术材料。而东岳集团(HK0189)主要从事氟硅材料产业,在新型环保制冷剂、氟硅高新材料、氯碱离子膜等方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是国家863计划和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实施基地。不过,在其自主研发氯碱离子膜之初,主要用于氯碱工业。

2003年7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张永明博士在听过东岳集团前总裁刘传奇的报告后,电话告知对方自己想与东岳合作搞离子膜研发。

令他没有想到是,第二天,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就安排刘传奇总裁和分管科研的副总裁张恒赶到了上海。他们热情邀请张永明去东岳集团搞离子膜研发和产业化。双方接触20多天后,便达成合作共识,张永明正式到东岳投入了离子膜研发。

东岳集团研发出氯碱离子膜之前,中国长期科研攻关没有成功,该材料研发技术一直被美国和日本垄断了几十年之久。原化工部副部长、前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阐述氯碱离子膜:“氯碱离子膜是一个国家级难题,曾被列为化工部十大科技难题之首,从七五开始,列入三个五年计划开展攻关,没有攻下来,后来试图买外国技术,也没有成功。”

因此,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国家级难题能被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攻关成功,一路走来,东岳集团在离子膜研发路上饱受质疑,从科研人员到集团董事长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到2008年3月的一个早晨,做实验一夜未睡的张永明走进张建宏的办公室,绝望地说:“董事长,已经一个月没有任何进展了,感觉做不下去了。”张建宏回复他:“放手去做,做成了算你的,做不成算我和东岳的。”东岳集团离子膜研发项目就这样一次次在失败中坚持。

历经8年科研攻关,2010年6月30日,山东东岳集团100%国产化的氯碱离子膜,在万吨级氯碱装置上一次通电成功,打破了美国、日本长期对该项技术的垄断。而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氯碱离子膜也在东岳集团问世。

谈起东岳集团离子膜的发展之路,集团董事长张建宏感触道“国外企业是不会把核心技术卖给我们的,国内企业要想领先世界,就必须靠自主创新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与国际知名车企联合科研攻关

东岳集团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膜能够在性能和寿命上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与国际车企联合科研攻关不无关系。

资料显示,2012年,东岳集团燃料电池膜样品性能在奔驰福特公司的全球筛选中胜出,双方合作进行量产氢燃料电池车的稳定性、适应性和经济性科研攻关。

2013年11月,东岳集团与AFCC(戴姆勒-奔驰和福特公司合资建立的AFCC公司)签约公司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内容不仅包括燃料电池膜的性能和寿命提高,还将开发新的膜电极用离聚物,研究的目标是在确保现有燃料电池膜批量供膜样品基础上,合作研制下一代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膜和催化层。

在2014年,东岳燃料电池膜仅800小时寿命;2015年东岳用一年时间完成了新生产线设计和安装,膜寿命达到2000小时;2016年,东岳膜DF260达到燃料电池汽车膜的要求,在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寿命加速测试中成功突破6000个小时,将用于奔驰、福特等公司第一批量产燃料电池车。

2017年,东岳集团投资创建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氢能材料、制氢膜材料、锂电池材料、包装材料及含氟聚合物纤维材料业务。

2018年7月消息,东岳集团成功开发出三种新样品送至AFCC进行性能评价,且东岳氢能膜已经进入了批量化试产阶段,此外公司成功研发涂料级ETFE树脂,形成牌号DS4051、DS4051的静电喷涂涂料产品。

据了解,氢能膜是东岳集团继氯碱离子膜之后又一次技术进展,在最近的测试中创造了6000小时寿命的成绩。

与此同时,投资20亿元的东岳集团氢能研发中心和千平方米氢能膜材料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这标志着燃料电池膜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即将实现产业化。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