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暗流涌动

钜大LARGE  |  点击量:492次  |  2022年03月17日  

一边是头部公司动力锂离子电池供不应求,新能源汽车行业遭遇“电池荒”;一边是边缘电池公司深陷困境,面对破产重组危机。近日,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力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力信能源”)正式启动预重整,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截至2021年五月三十一日,力信能源经审计后的资产总额为16.89亿元,总额为21.68亿元,陷入资不抵债状态。近期与力信能源有业务往来的不少上市公司也公布了通告,对力信能源的款项单独计提坏账准备。


据了解,力信能源成立于2016年六月,重要从事锂离子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曾为北汽福田、江铃新能源、中通客车、长安汽车等整车公司配套电池,并为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天津力神、比亚迪等进行代工生产。在2018年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新能源客车装机量排行榜中,力信能源曾名列第13位,并有着较为宏大的规划,包括2021年产量达到20GWh,市场占有率超过10%。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近两年力信能源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最终走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


力信能源的遭遇并不是个案。在此之前,钱江锂电、沃特玛、环宇电源、遨优电池、湖北猛狮等多家电池公司因资不抵债而申请破产。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持续退坡、补贴周期拉长、市场结构性调整、动力锂离子电池价格持续下降、降本压力突出等问题,国内已有大批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主动退出或被淘汰出局,甚至包括曾经位居动力锂离子电池前三的公司沃特玛,它们的销声匿迹令人唏嘘。


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头部阵营已基本确立,中小电池公司生存将愈加困难。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有53家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从上半年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装车量来看,宁德时代以49.1%的市场份额稳居;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市场占有率为14.6%,第三名LG化学为9%。也就是说,这3家公司占据了市场7成以上的份额。假如再加上第四名中航锂电(6.9%)、第五名国轩高科(5.3%),前5家公司的市占率达到84.9%,市场集中度之高可见一斑。


在上半年动力锂离子电池装车量前10公司中,排名第6到第10位的分别是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塔菲尔新能源和捷威动力,装车量较为接近,市占率均为1%~2%。相比之下,在2020年全年十强榜单中,前五强也是以宁德时代为首的5家公司,后五强则分别是松下、亿纬锂能、瑞浦能源、力神电池、孚能科技。比较之后可以发现,后五强的公司变化很大,也就是说,这些公司的地位很不稳固,稍有差池就会跌出前10榜单。


十强公司尚且如此,规模更小的公司所面对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再加上社会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整车厂商普遍希望选择规模大、技术能力强的电池厂商来供货,对非头部供应商的产品缺乏足够信任,从而加深了“马太效应”。当前行业内出现的“电池荒”,体现的就是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优质产量不足,而低端产量相对过剩的现状。优胜劣汰之下,不少实力相对较弱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逐渐被挤出了市场。


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竞争已进入新的阶段。与过去相比,今后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的竞争在产量、资金、技术、供应链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且行业门槛在不断提升。从竞争环境看,不仅有电池公司彼此之间的同行竞争,当前的整车公司客户也可能成为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的竞争对手。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整车公司希望掌控电池供应的主导权,如大众集团和戴姆勒虽然将宁德时代等我国电池公司纳入其电池供应体系,但同时也在筹备大规模自建电池厂。就连此前在电动化领域步伐缓慢的Stellantis集团,也决定自建电池厂,不久前确定将其第3座电池厂落户意大利。一旦条件成熟,这些大型整车公司或许将抛开电池厂商,实现电池供应的自给自足。届时,电池厂商所面对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很显然,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新一轮洗牌中,还会有更多电池公司被挤出赛道。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