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锂电池狂飙猛进背后:千亿风口难掩供大于求

钜大LARGE  |  点击量:575次  |  2022年01月25日  

"扩,肯定会扩!"谈及动力锂电池产业前景,众多公司给予了经济观察报肯定的回答。而和市场乐观态势形成鲜明比较的是,动力锂电池正陷入结构性调整阵痛:一边是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大幅退坡,一边是产量过剩困境已日渐迫近。


骗补风波尘埃落定、补贴新政相继出台,以及三元电池正式解禁,让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锂电池迎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根据2016年公司年报显示,近八成动力锂电池公司实现了利润大幅上升。其中,预告净利润最大增幅同比超过100%的公司远超过35家,预告净利润逾亿级的公司逾50家。


曾有舆论指出,新能源整车公司销量取决于电池公司的产量。也正基于此,自2015年起,动力锂电池迎来大规模扩产潮,诚如传统装备制造公司、新能源车企、互联网巨头等多路资本竞相布局,以期在高速发展的市场中抢占先机。从产量扩张来看,截至2016年年底,动力锂电池产业新增产量较同期新增近35GWh(1GWh=100万千瓦时),总量几乎是两年前全年出货量的3倍。时间来到2017年,产量扩张的步伐仍在铿锵前行,投身动力锂电池的公司呈现出更大的热情。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数据,2015年以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逾40万台,2016年共计超过50万台。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飙升,仅在去年的投入动力锂电池领域的资金就已超过千亿元。而这只是动力锂电池领域产量"大跃进"的一个缩影。



据某报报道,包括比亚迪、天津力神、沃特玛、天能、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南都电源、杉杉股份、万向A123、亿纬锂电等在内的多家动力锂电池公司都已经或计划上线新的生产线。"假如按照电动大客车和电动乘用车1:10的市场销售比例来看,170Gwh大约可以满足年产50万辆电动大客车和500万辆电动乘用车的总需求。"在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看来,该产业或将在未来三至五年内达到产量饱和。



另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测算,假如上述产量全部释放,兴业证券分析指出,这将是我国2025年后的产业发展目标。显然,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内动力锂电池的产量储备增速已远远超过销量增速。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成本空间压力激增,动力锂电池产业开始陷入结构性调整阵痛。但值得注意的是,动力锂电池公司并非没有意识到风险,面对2017年持续向好的千亿蛋糕,多数公司仍选择在政策严控和需求滞后的双重壁垒中快速奔跑。


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曾在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指出,尽管频频被勾勒出市场想象空间,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仍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仅就动力锂电池而言,其结构性过剩苗头已初现,即高端产量不足、低端产量过剩的现实在进一步加剧。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动力锂电池的核心技术仍需大幅提升。


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正驶入产业拐点:第二个五年,既被视作扶摇而上的市场东风,亦有可能是走向死胡同的五年。从政策襁褓转向双轮驱动,逐步回归理性的新能源汽车正重回良性发展轨道。这也就意味着,尽管"十三五"期间仍将迅猛上升,但关于部分根基未稳的动力锂电池公司而言,会直接从产量储备跨入产量过剩阶段,届时这部分无处安放的产量又将何去何从?因而,大浪淘沙后,始见真金存。如何从跟风变成迎风,直至顺风,便成了众多动力锂电池公司未来5年的必修课题。因而,大浪淘沙后,始见真金存。如何从跟风变成迎风,直至顺风,便成了众多动力锂电池公司未来5年的必修课题。


因而,大浪淘沙后,始见真金存。如何从跟风变成迎风,直至顺风,便成了众多动力锂电池公司未来5年的必修课题。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