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电池市场上演"三国杀" 中国企业与日韩企业展开全球化竞争

钜大LARGE  |  点击量:652次  |  2018年07月17日  

当今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态势是,具备了一定基础的中国动力电池要打出去,觊觎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国外电池产品要杀进来,其中,尤以日韩企业竞争实力最为强劲。以上,是在“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发布的《锂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当中所披露的。


这份源于六月下旬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从全球来看,中日韩垄断电池市场的格局已经形成。对于中国而言,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基础,并具备了与日韩企业竞争的产业和技术实力。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日韩企业将进一步向中国市场发力,并抢占中国市场份额,中国市场也将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战场”。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将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移,与日韩企业展开全球化竞争。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虽然当前市场竞争主要是在中国企业与日韩企业之间展开,但《报告》提醒,尽管欧美企业在这一轮竞赛开始时失去了位置,但其所具备的强大研发能力以及发达的汽车工业和化工工业基础,依然不能让人对其小觑,下一轮竞争中,他们极有可能通过研发新一代电池与中日韩企业一争高下。


三国杀局面已经形成,又有欧美新进入企业环伺于后,有可能改变全球竞争格局。在这种局面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如何为自己强力赋能,在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同时,找到更加合理的发展之路?


前十企业占出货量80%


就目前的市场格局看,动力电池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中日韩企业已经基本垄断了全球供应市场。《报告》显示,2017年,锂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62.35GWh,而前十企业合计为49.88GWh,占比达到80%。此外,报告显示,上述前十企业均来自中日韩三个国家,中日韩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具体看,在2017年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分布上,日本占据一家,韩国占据两家,中国占据其中七家。不过,技术研发实力并不与产品生产实力划等号。其中,日本尽管在前十中仅有一家上榜,但总体看,其在动力电池方面技术实力最为雄厚,产业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韩国技术水平略低于日本,但凭借其特有的大财团优势,可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当然,中国动力电池产品凭借新能源车产业先发优势,动力电池产业一开始就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锂动力电池生产国。


从整个产业来看,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一直为中日韩几大企业长期占据,《报告》显示,这些企业一般拥有相当技术积累,足够资金支撑,理性的市场定位以及能够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的优势。但是,对于那些处于市场中低端的企业而言,一方面缺乏核心技术,整体自动化水平低,同质化恶性竞争严重,部分企业还存在开工严重不足,加上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上游原材料涨价等诸多问题困扰,很多小厂商生存会变得举步维艰。


来自市场的反馈,此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存在着“小、散、乱”的业态格局。而在新一轮竞争中,无疑,这些小企业将会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论坛上所披露的,当前,已有1/3左右的企业被淘汰出局。《报告》指出,这说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强者愈强的局面会进一步保持。


配套生产研发趋向全球化


正如《报告》所指出的,日韩以至欧美的企业想进来,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其实,进与出,都反映了动力电池市场的一个特点,就是动力电池布局正在趋向全球化。《报告》显示,从企业布局来看,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化布局趋势明显,一是企业配套的全球化,二是生产和研发等环节也逐步全球化。《报告》表明,尽管此前一度日韩产品业务进入休眠期,但自2018年开始,日韩企业在中国又有了新动作。相关文件显示,部分合资车型重新装配了日韩企业的动力电池产品。工信部发布的第307批新车公告中,东风悦达起亚K5、东风雷诺两款车型即搭载了南京乐金化学(LG化学)提供的电池。


有专家指出,随着整车制造商认为日韩企业电池成本和技术优势足以弥补补贴时,日韩企业会卷土重来,再次发力争夺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份额。


而对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而言,目前正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


从行业整体发展看,一方面我们拥有比较丰富的上游资源,一方面我们还具备别人无可比拟的最大规模的新能源车市场。虽然有关新能源补贴逐年退坡,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且还在不断冲击削弱国产动力电池赖以致胜的性价比,但是,《报告》强调,从发展的眼光看,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动力电池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过去防御式竞争局面即将结束,未来,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将会在国际上与主流企业展开角逐。


发展基础是做好上下游布局


在动力电池发展初期,电池企业为了培育市场,主要争夺下游的整车客户,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电池企业对上游材料和资源需求激增,上游资源供货紧张,原材料价格也随之上涨。《报告》指出,当前动力电池企业的战火已从配套客户的争夺,延伸至上游材料和资源领域,世界各地的锂矿、镍矿、钴矿资源炙手可热。


因而,目前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正着手布局上游产业,意图提升竞争实力,降低生产成本。其中,LGCHem投资华友钴业10亿美元,用于正极材料项目;SΛMSUNG不仅在智利投资设立阴极工厂,同时与刚果矿企洽谈采钴协议;而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也在锂资源开采方面做出了相当的努力。


对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而言,除了做好上下游布局工作之外,未来,还将逐步在国际市场与主流企业展开竞争。《报告》指出,一方面,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包括并购重组方式提升。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