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为什么车企要掌握动力电池命脉?

钜大LARGE  |  点击量:1100次  |  2019年12月20日  

最近几年里,国内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纷纷建立自己的电池生产企业,在产业刚刚兴起之时,这无疑是明智之举,也是必然趋势。因为中国电池技术历史传承并不久远,标准并不成熟。比如,早期的通用汽车,杜兰特建立了全套的零部件供应体系,通过自建、合资等方式进行产业整合。

一、为什么车企要掌控动力电池命脉?


对于车企来讲,掌控动力电池技术,里面蕴含着多少商机与投资机会?


第一,电池利润空间大,补贴推波,车辆成本把控是关键。一款电动汽车的主要的成本成本构造为动力系统、底盘、内饰、电子电器等,而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40%左右,成本高,利润空间大。


行业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动力电池价格大概在1300-1400元/度电,利润大概在7-10%。一款搭载40kWh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成本大概在5.2-5.6万,一款车的动力电池利润大概在3640-5600元左右。测算一下,如果车企每年销售2万台电动汽车,那么每年就从电池板块获得0.73-1.12亿利润。
第二,车企为了避免动力电池企业因产能不足而影响汽车制造与销量。虽然,动力电池产能过剩,但高端产能严重不足,这严重影响了车企的生产与销售。
第三,车企掌握动力电池技术,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能力增强。从最近多起电动汽车起火事件可以看出,多数为动力电池热失控引发的。一般而言,一旦某车辆起火,第一责任人是车企,而不是动力电池企业。最近威马汽车与谷神能源电池的相互推诿,实际上是车企对电池的担忧。


第四,车企不想被动力电池企业绑架,成为电池企业的陪衬。那么,车企成为陪衬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电池企业绑架整车企业后,会对整车企业自主选择电池产品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车辆个性化设计和全方位销售。


(2)车企成为代工。在过去几年里,电池企业反向定制车辆,要求车企只能搭载他们生产的电池。比如,沃特玛把东风特汽等车企捆绑在一起,东风特汽成为沃特玛的代工,为其批量生产定制的车型。这种情况下,车企的主动性较差,生产完后交付即可,销售端完全是被电池企业垄断的。


二、车企并非等闲之辈,他们有他们的顾虑


在市场经济下,无论是车企还是电池企业,都会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只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看谁的锤子硬,谁获得利益大。从这种层面来说,一些传统车企倒比部分电池企业显得老谋深算,出牌方式也出其不意。


(一)吉利:开始逐渐配套自己生产的电池


我们抛开比亚迪不说,它一开始就打造了一个产业闭环,自己的电池供应自己的汽车。不过,从最近的公告可以看出,整车企业开始配套自己生产的电池,如吉利。


吉利通过自建电池工厂和投资其他成熟电池厂的形式,进行动力电池布局。


(二)比亚迪:全国开花,在不同地区建设电池厂


吉利大部分投资,不是直接控股,而是间接控股,比如湖北吉利衡远,虽然是独资,但是通过杭州迈捷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吉利把LG化学在南京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收购后,并没有在当地投用,而是把这些设备与技术用到浙江衡远电池使用,支持沃尔沃的生产。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