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重塑科技百亿氢能燃料电池研发及产业基地落户南海

钜大LARGE  |  点击量:1690次  |  2019年10月06日  

1月19日,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塑科技”)和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根据该协议,重塑科技将在南海区丹灶镇投资建设氢能产业基地项目。项目包括氢燃料电池及系统研发基地、燃料电池汽车关联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和关联零部件产业基地等,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0亿元。佛山市市长朱伟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


佛山市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副局长杨明表示,重塑氢能项目的引进将进一步完善南海氢能燃料电池方面的生产链条,并带来大批相关技术人才,强化南海氢能技术集聚。此外,今年南海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氢能产业结构,探索建设氢气制备、运输、存储体系,建设氢能源全产业链。


预计年产值150亿


据悉,重塑科技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将落地在南海区丹灶镇。首期项目总投资就达到了21.6亿元。整个项目包括氢燃料电池及系统研发基地、燃料电池汽车关联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和关联零部件产业基地等。待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0亿元。


资料显示,成立于2014年的重塑科技是目前国内燃料电池推广规模最大、销售总额最大的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企业,是工信部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燃料电池分会理事长单位。


在具体业务上,重塑科技专注于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产品开发和生产,同时向车企提供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及整车工程服务。该公司为全国多家车企配套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动力系统设计,目前已完成了23款车型的开发。其研发项目主要集中在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产品。该公司成立至今,已完成32kW、46kW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并投产,其中32kW的燃料电池系统已于2017年搭载在530辆东风物流车上并开始商业化运营。


该公司董事长林琦在现场表示,该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工程研发为核心,并最大限度的将技术转化为市场应用。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开发38款燃料电池,装车数量达到1607台,为21家电商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累计行驶里程超过了450万公里。


建设至少22个加氢站


谈起重塑选择将生产基地落户南海的原因。林琦表示,早在2014年,他和重塑的团队成员就来到了佛山市南海区参加了新能源汽车巡游活动。当时佛山良好的城市风貌和浓厚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氛围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这也促使他们将重塑氢能产业项目落户在佛山。


出席签约仪式的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表示,佛山市是全国的制造业大市和能源消费大市,同时是我国较早引进氢能产业的地区,近年来在氢能产业链构建和氢能推广应用方面先行先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而南海区作为佛山市氢能产业的主要承接区,已经将氢能列为构建南海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产业领域之一。


顾耀辉表示,南海将先出台氢能产业、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系列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推进南海区内22个以上的加氢站建设。南海还将建立南海新能源汽车(氢能)大数据监管平台。此外,在47.3平方公里的“仙湖氢谷”产业园区内将还建设氢能产业研发中心及氢能大会永久会址。


记者在南海区丹灶镇时了解到,目前,南海区已在丹灶镇规划8200亩土地,这相当于760多个标准的足球场总面积,分三期建设广东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这也是广东省唯一的燃料电池和氢能技术核心部件产业基地,致力成为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全方位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南海区区长顾耀辉在上述签约仪式上称,“可以说,目前南海已经形成了从富氢材料及制氢设备研制和制氢、加氢,到氢燃料电池及系统总成、核心部件和整车生产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力支撑。”


完善氢能产业链


签约仪式上,记者采访了佛山市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副局长杨明。他表示氢能汽车产业中,燃料电池的研发生产具有重要地位。本次重塑科技项目的引进将进一步完善南海氢能燃料电池生产研发方面的体系。


据悉,就在去年南海区政府和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德曼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爱德曼公司将投资30亿元,在丹灶推进广东氢燃料电池生产项目,建设氢燃料电池及动力总成生产基地,预计年产8万——10万台氢燃料电池。而爱德曼公司主攻金属电极板氢燃料电池研究生产。而本次引进的重塑科技则主攻碳板氢燃料电池的研究生产。这也意味着南海的氢能燃料电池生产研发体系进一步完善。


此外,杨明还告诉记者,重塑科技与北京理工大学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也让重塑科技拥有出色的技术研发团队。而重塑科技的落户也将为南海带来大批氢能产业技术人才,丰富佛山氢能产业集聚。


谈到南海今年在氢能产业方面的计划。杨明表示,今年南海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氢能产业体系。在产业终端,形成包括拥有氢能公交车、物流车等齐全车型的氢能源汽车体系。在产业初端,南海将继续建设加氢站并探索氢气的生产制备、物流运输以及存储等领域,最终建设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


氢能成为投资新风口


业内普遍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佳环保形式之一,随着技术瓶颈的逐步突破,有望进入投资新风口。但与纯电动汽车发展初期类似,基础设施瓶颈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克服。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既拥有优势和机遇,也存在瓶颈和挑战。一方面,中国是第一产氢大国,具有丰富的氢源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氢能产业在政策、技术与装备、标准、法规等方面还不完善。此外,氢能储运技术亟待突破、燃料电池技术与国外相比尚有差距、基础设施匮乏等是中国发展氢能产业所面临的挑战。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此前表示,“只要我们瞄准目标,坚定信心,携手并进,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提升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市场成熟度和国际竞争力,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万钢还说,氢能燃料电池目前在寿命、可靠性、使用性能上基本达到车辆使用要求,中国已初步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


作为未来汽车技术主要方向之一,国内多家车企将强化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包括上汽集团、宇通客车、福田汽车、中植集团等多家车企发力燃料电池汽车。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