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铅酸电池组成部件及工作时的反应机理

来源:钜大LARGE    2011-06-07 14:58:00    点击量:0

铅酸电池可简单地表示为一个多孔铅负极(海绵状铅)和一个二氧化铅正极,两电极都浸人硫酸水溶液中。
电池放电时,消耗硫酸,生成水,因此电解质的组成和密度会发生变化。25℃时,电池在完全充电状态下,硫酸的质量百分浓度约为40%(一30kg/dm'), OCV为2. 15V;完全放电后,硫酸质量百分浓度为16% (1. 10kg/dm') , OCV为1. 98V。电解质密度的变化为测定电池荷电状态提供了一个简便方法。电池开路电压依赖于硫酸(和水)的活度及温度,并可通过热力学自由能准确预侧。放电过程中,两个电极都有难溶性硫酸铅生成。硫酸铅的导电性差,它沉积的细晶粒致密层可以屏蔽和钝化两电极,电池实际容量因此受到极大限制,大电流密度下仅可达其理论容量的5%一10%。为此,人们开展了许多技术应用研究以减轻这一影响。放电过程中,由于硫酸铅的形成,内阻增加,随着硫酸的消耗,电解质的
导电性能下降。充电过程中,硫酸铅在负极再转变为铅,在正极转变为二氧化铂。充放电循环的能量效率较高,但依赖于充电倍率和电池设计。
传统“湿”铅酸电池在充电到额定容量的85%一95%时,充电效率下降,同时正极开始产生氧气,负极上氢离子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结果导致水量减小。在一些实际应用中,为得到正极全部的放电容量,通常使电池至少过充10%。这种过量充电又使电解液中的水进一步减少。
阀控铅酸电池(V RLA)的设计可促使氧在负极的化合,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水的损失。VRLA可设计使酸保留在硅胶中不流动或将酸吸人多孔玻璃隔板中,其中的空穴便于氧气的传输。氧气从正极扩散至氧化铅负极,防止达到氢的析出电位。由于电极片在充电同时放电产物立刻还原成铅,重新使电池达到化学平衡。这些化学反应的净反应是零。因此,充电时输人电池的电能被转化为热能,而不是化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