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中国芯片自主化最新进度

钜大LARGE  |  点击量:1180次  |  2019年03月15日  

几天前,华为宣布起诉美国政府,一石激起千重浪。

华为发言人是这么说的:

“美国政府一直污蔑华为是威胁,还攻击我们的服务器,窃取邮件和源代码,而且从来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支撑其关于华为是网络安全威胁的指控。”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曾以“安全”为名入侵华为深圳总部的服务器,获取了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相关工作的信息,并监控着华为高管的通信。

NSA入侵华为总部服务器的行动代号为“Shotgiant”,其目标之一是找到华为与中国军方之间联系的证据。

不过这一计划,随后更进一步:利用华为技术中的漏洞对华为的设备进行监控。此外,在获得总统许可的情况下,NSA还可以发起攻击性的活动。

但是,在“Shortgiant”行动两年之后,根据美国众议院发布的一份加密报告显示:“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华为与中国政府有关”,但报告仍然认为,必须阻止华为在美国的并购行为。

其实,早在2007年,NSA就启动了针对华为的监控项目。一份文件显示,NSA曾收集了任正非的通信记录,并希望以此找到华为与军方的关系。

不仅如此,根据斯诺登曝光的文件,NSA曾经入侵中国两家大型移动通信网络,其目标包括中国政府的办公场所。

相关新闻的传出,让国产芯片的发展再度受到市场的关注,相关概念股一片飘红。

北方华创、士兰微、韦尔股份、长川科技、兆易创新、上海新阳等多家行业龙头公司,在短期内迎来50%以上的股价暴涨。

那么,中国的芯片自主化产业到底进度如何?

今天这篇文章,君临带你一探究竟。

1

中国芯片自主化的龙头,是三大芯片制造国家队。

中芯国际(晶圆代工)、长江存储(NandFlash内存制造)、合肥长鑫(DRAM内存制造)。

作为中国芯片国产替代战略最重要的三支力量,他们在技术上的突破和进展,举足轻重,也间接影响着上游一系列企业的业绩表现。

先说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也是一家老牌晶圆代工企业了,成立将近20年,一直不温不火。

主要原因跟京东方差不多,和行业龙头台积电的技术差距较大,因此只能在低端产能上跟同行竞争,挣不到高毛利率的钱。

刚刚发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中芯国际收入33.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年增8.3%,毛利率22.2%,下滑1.7个百分点,净利润1.34亿美元,减少25.6%。

这显然是一个难看的数字。

一般来说,晶圆制造,纳米工艺越小,意味着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越多,工艺难度越大,毛利率也就越高。

目前,业界将16/14nm以下的工艺称为先进制程,只有少数厂家能做,16/14nm以上的工艺称为成熟制程,大部分厂家都能做。

根据财报,中芯国际的收入占比是这样的:

28nm5.4%、40/45nm20.3%、55/65nm23.0%、90nm1.7%、110/130nm7.3%、150/180nm38.7%、250/350nm3.6%。

可以清楚的看到,贡献营收的主要是150/180nm、55/65nm、40/45nm,都是毛利率较低的成熟制程。

中芯国际要想赚钱,就必须挑战最顶尖的制程,跟业界老大台积电一掰手腕。

目前台积电最先进的量产制程是7nm工艺,华为的麒麟980芯片、高通和苹果的旗舰芯片,都用的是这个技术。

中芯国际离这个制程,还有好几代的差距;

过去是不敢指望的,幸好在2017年邀请到了梁孟松的加入,后者是台积电的前技术主管,经验老到。

梁孟松的加入,让中芯国际的技术进步突然加速,一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8nm工艺到14nm工艺的技术跨越,并且预计2019年上半年就将投入大规模量产,据说目前的良品率已经高达95%。

另外,今年2月,离14nm工艺突破仅3个月后,好消息再次传来,12nm工艺也成功突破了。

如此速度,快得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接下来,中芯国际的目标已经直指10nm、7nm工艺。

去年年中,中芯国际向荷兰ASML订购了一台EUV极紫外光刻机,单价1.2亿美元,是目前最顶级的光刻机。

据传该设备将在今年初交付,未来将用于7nm工艺。

以这样的节奏来看,中芯国际的艰难时刻快要过去了,复制京东方在顶尖技术上的突破将只是时间的问题。

2

再说长江存储。

长江存储是肩负着国家使命登上历史舞台的,要在手机存储芯片这个关键战场上扳回一局。

和OLED面板行业类似,手机NandFlash存储芯片长久以来被韩国双雄三星、海力士霸占着市场,中国此前几乎100%依赖于进口。

进口量少也就罢了,但动辄几千亿元的进口规模,比石油的金额还大,那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于是,由紫光集团出面,整合相关技术团队力量,组成一家长江存储,投入1000亿元来推进这块业务。

2018年,长江存储最大的成绩就是第一款产品32层3DNandFlash的量产,成功踏出了第一步。

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个技术水平离三星的顶尖技术:96层堆栈的3DNAND,还有至少两代的差距。

令人欣喜的是,对于这个差距,长江存储的高管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因此制定了今年量产64层,明年跳过96层,直接挑战128层的快速迭代路线。

前两年的32层、64层,由于技术落后,因此不会大规模量产,主要是用来锻炼团队、积累经验的;

2021年的128层技术,才是雄起的关键一战。

到那时,5G商用大规模落地,智能手机更新潮起,内存芯片将进入又一个需求旺盛的周期,长江存储将正式向三星们发起战书。

值得注意的是,A股有一家紫光国微的公司,同是紫光集团旗下,不过业务上跟长江存储关系不大,主要是做智能安全芯片的。

3

最后说一下合肥长鑫。

合肥长鑫主攻DRAM内存,已在2018年底量产8GbDDR4DRAM工程样品,并计划于2019年Q3正式推出8GBLPDDR4DRAM,年底有望达到2万片的月产能。

这个进度也算顺利,其中的关键在于A股公司兆易创新(603986)。

和另外两家完全国家队的配置不同,合肥长鑫由兆易创新与合肥产业投资集团根据1:4的比例筹集资金,CEO由兆易创新的创始人朱一明担任,可以说是兆易创新的2.0版本。

朱一明是清华大学本科、硕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硕士,2005年创办兆易创新,从非主流的、低端嵌入式消费电子芯片入手,靠快速迭代、低成本、强执行力,一步步做到手机NORFlash内存芯片的世界第三。

虽然NORFlash的市场规模不大,在手机内存市场中只占3%左右,但过去十几年的成功仍然证明了,朱一明是个有魄力的人。

合肥长鑫主攻的DRAM市场,2018年全球规模达到996亿美元,是NORFlash市场规模的30倍以上,空间前景极大,面临的挑战却和兆易创新进入NORFlash时的形势相似。

这是一个技术相对成熟,更多比拼成本、效率与速度的领域。

朱一明或许是那个适合的人。

总体来看,以上几个关键领域的进度都算顺利,甚至略微超出预期。

当然,从投资的角度看,这些中下游制造领域技术门槛高、烧起钱来是无底洞,并且同质化竞争,做不到第一就很难挣到钱,某种意义上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因此,只能是国家投资,做好十年不赚钱的准备。

但投资机会是一体两面的,中下游不赚钱,不代表着整条产业链都赚不到钱。

事实上,上游卖设备的、卖材料的、做相关配套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都有着很好的投资机会。

4

给芯片制造企业提供服务的,主要有四个环节:

第一步,是做工程施工的,包括洁净室工程,这是最早受益的,不过由于毛利率较低,空间不大。

第二步,是卖设备的,这块利润丰厚,后面我们重点讲。

第三步,是卖材料的,预计要到2020年之后,下游企业大规模量产,才会有好的收成,目前也只能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

第四步,是提供封装测试的,毛利率也较低,而且我国三大龙头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发展已较为成熟,想象力略嫌不足。

也就是说,四大环节,现阶段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设备企业。

所谓高端制造,设备是关键,没有设备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谈。

尤其是芯片制造这样的高精尖行业,设备环节才是毛利率最高、投资前景最诱人的领域。

在美股中,ASML、应用材料、拉姆研究、科磊等芯片设备公司,市值都高达数百亿美元,仅次于英特尔、高通等芯片巨头。

目前,值得关注的本土芯片设备公司,有以下8家:

北方华创、长川科技、至纯科技、晶盛机电、精测电子、中微半导体、上海微电子、盛美半导体。

5

北方华创(002371)2018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33.20亿元,同比增长49.36%,实现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4.27%。

业绩增长的两大引擎,分别是芯片设备和光伏设备。

光伏设备是北方华创的新业务,其产品单晶炉、真空设备在行业内有相当不错的竞争力。

2017年,公司曾经与隆基股份签订超10亿元的单晶炉设备购买合同,2018年上半年,这块实现收入2.5亿元,同比增186.18%。

随着平价上网的临近,今年光伏市场的回暖,预计短期内还会有不错的表现。

芯片设备这块,则是北方华创的重头戏,目前在营收中占比高达57%,在刻蚀机、PVD、CVD、氧化/扩散炉、清洗机等领域都有成熟的产品。

比如中芯国际的90-28nm制程的刻蚀机等设备,相当部分都由北方华创提供。

14nm制程的设备,已经开发完成,进入工艺验证阶段。

2019年1月,公司发布拟定增募集资金不超过21亿元,开展5/7nm关键半导体装备研发,定增对象包括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等。

按照计划,项目达产后,将年产刻蚀装备30台、PVD装备30台、单片退火装备15台、ALD装备30台、立式炉装备30台、清洗装备30台。

预计达产年,年平均销售收入为26亿元,年平均利润总额5.4亿元,比2018年翻倍增长。

总的来说,虽然北方华创是一家国企,但却是北京国资委旗下第一家做股权激励的,近三年研发收入占比均超过30%,活力和雄心都足够让人期待。

6

长川科技(300604)2018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20.20%;实现归母净利润3653.93万元,同比减少27.29%。

长川科技的体量较小,主打下游的测试设备,客户以封测企业为主。

前面说过,封测环节我国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主要原因是这个环节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门槛不高。

对应的,这个领域的设备门槛和天花板,也要低一些。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12月,长川科技收购了一家新加坡半导体测试设备企业STI。

STI作为一家行业内的老牌二线企业,技术积累、管理团队、客户渠道都有可取之处,如果能够整合成功,无疑将大大提升长川科技在业内的地位。

但跨国并购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短期内或许对业绩有一定冲击,其逻辑和长电科技收购新加坡封测企业星科金朋所带来的消化不良,有类似之处。

7

至纯科技(603690)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2亿元,同比增长42.05%;实现归属净利润2738万元,同比负增长23.99%。

至纯科技的主营业务是高纯工艺系统,为泛半导体产业、光纤以及生物制药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总的来说,这个市场的规模不大,空间有限。

也因此,至纯科技在成长的过程中颇为艰辛,需要不断调整行业方向,业绩也多次出现大起大落。

比如2013年的时候,至纯来自半导体行业的业务占比还只有1.3%,到2018年,已经高达69.42%;对应的,来自医药和LED行业的业务已经大幅萎缩至1%以下。

不过,至纯科技在高纯工艺、清洗设备方面,还是颇有竞争力的,客户包括中芯国际、合肥长鑫、武汉长江存储、南京台积电、士兰微及西安三星等。

8

晶盛机电(300316)和精测电子(300567)这两家的主营业务都不是芯片设备,前者的主营是光伏设备,后者的主营是面板设备。

不过,作为各自行业内的龙头,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又看到我国半导体事业的红红火火,盛宴诱人,总是有些想法的。

晶盛机电:2018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25.36亿元,同比增长30.11%,实现归母净利润5.88亿元,同比增长52.18%;

精测电子:2018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13.90亿元,同比增长55.24%;实现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增长73.09%。

看上去都相当不错。

晶盛机电的业绩好,是因为光伏行业回暖,核心客户中环股份、隆基股份硅片涨价、产能扩张,同时海外需求强劲;

精测电子的业绩好,是因为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大客户的产能扩张,带来平板显示检测设备的需求快速增长。

晶盛机电进军芯片设备业务,路线很清晰,就是跟随着大客户中环股份。

2017年,中环股份、晶盛机电和无锡政府三方合作,拟投入30亿美元打造一个中国最大的硅片工厂。

硅片是晶圆生产中价值量占比最大的原材料,达到32%,过去几乎全部靠进口,需求是不用愁的,只要能生产出来就有人要。

晶盛机电也不干别的,就只负责研发、供应硅片生产所需要的设备,单晶硅滚圆机、截断机、全自动硅片抛光机、双面研磨机等,自产自销,形成完美闭环。

2018年10月,晶盛机电已经拿到了无锡项目下发的一期4亿元硅片设备订单,后面的,大概率也将全部拿到。

精测电子进军芯片设备业务,主要靠大手笔收购。

2018年,精测电子完成了对韩国IT&T公司25.2%的股权收购,并与之新成立了合资公司武汉精鸿。

据业界信息,IT&T公司的几名高管都是从三星出来的,长期给三星做存储器测试设备,这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在武汉设立合资公司,目标显然是武汉长江存储。

9

中微半导体、上海微电子、盛美半导体这三家公司,都是我国芯片设备行业的隐形巨头,前两家的目标是科创板,后者已在纳斯达克上市。

为什么说是巨头?

因为芯片设备种类繁多,市场规模最大的主要是三种:

光刻设备,市场规模占比20%;

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占比20%;

刻蚀设备,市场规模占比25%。

光刻设备大家都听过,技术门槛最高,价格最贵,单单这个细分领域,全球市场规模就有120亿美元,成就了一家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ASML。

在这个领域,我国离ASML的顶尖7nm极紫外光刻机当然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过高端产品没有,低端产品却是有的。

目前,上海微电子是我国在光刻机领域的独苗,量产最高制程为90nm。

去年11月,中国科技界地震,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超分辨光刻装备研制”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成功研制出的世界第一台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装备,在365nm波长光源下,单次曝光最高线宽分辨力可达到22nm。

这是个相当不错的消息。

薄膜沉积设备,同样是个120亿美金的大市场,在主流产品上,目前仍被美国公司垄断。

不过在一些细分产品上,比如LED行业常见的MOCVD,中微半导体2018年蓝绿光MOCVD市占率已经达到60%以上。

刻蚀设备的市场规模为155亿美金,是所有芯片设备中规模最大的一块。

而在这个领域,中微半导体和北方华创,是目前本土企业中表现最出色的两家,已经能够打入台积电、中芯国际等晶圆大厂的生产线。

去年12月,中微半导体的5nm等离子体刻蚀机宣布通过台积电验证,将用于全球首条最先进的5nm制程生产线。

盛美半导体,则是本土清洗设备的龙头,客户包括上海华力微电子,SK海力士,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技术实力比至纯科技更胜一筹。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想,“这家公司我能投吗”?

这不是一个拍拍脑袋就能轻易做出的决定,因为除了基本面的机会分析,还需要对财务风险、业绩确定性、业务竞争格局等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