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格力电器跨界新能源汽车 为何标的是银隆新能源?

钜大LARGE  |  点击量:2408次  |  2018年12月20日  

整体经济增幅放缓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逆风而起,成为中国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瞄准于此,不少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兼并购方式涉足该领域,希冀构建新兴利润增长点。

3月6日晚,格力电器(000651)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标的公司为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初步判断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最晚将于2016年4月4日复牌,并在4月4日之前披露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或者报告书。

这已经是短短一周之内,第三家上市公司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兼并购。此前,长信科技(300088)和坚瑞消防(300116)分别公告拟收购比克电池和沃特玛。

上市公司以及资本的意图十分明显,在传统制造业利润下滑的同时,升级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通过兼并购搭上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已成为上市公司战略转型的“捷径”。而动力电池企业似乎也在顺势而为,立足市场需求,借助资本之力,快速实现产能规模的提升以及市场份额的占领,二者结合称得上是互利共赢。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电器领域的龙头,格力在布局时为何会选择银隆新能源,这成为不少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

“格力和银隆新能源都位于珠海,两家企业此前已相互已经了解和接触,这是双方达成合作的基石。”珠海一家锂电企业的高管透露。

来自媒体公开报道也证明了这个可能性,2016年1月,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与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珠海市人大会上就曾有过交流,二人同为金湾区代表,魏银仓提出在模具和品控方面与格力进行合作。

事实上,早于2011年,格力就曾介入新能源锂电池领域,但由于缺乏技术以及市场经验,其进展并不顺利。

据获悉,2011年,格力以1.5亿元注册成立了珠海格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数码电池,但经营情况并不理想。格力新能源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其位于东莞的子公司公司内部新能源业务已停滞,而位于珠海的业务也处于调整状态,暂不方便透露介绍具体情况。

对于企图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格力而言,选择一家产业链布局完整并有自身特色的企业作为切入点,是最为理想的选择,而银隆新能源恰好符合这个需求。

银隆新能源一位内部人士向高工锂电网介绍,经过近7年的产业化布局,银隆新能源已经形成了从材料、电芯、动力总成系统到最后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闭环,这在国内并不多见。

在电池材料领域,2010年,银隆新能源战略控股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此后,银隆新能源引进奥钛核心钛酸锂材料技术,在河北武安建立生产基地,总产能规划1万吨/年,截至目前,其钛酸锂材料产能已达5000吨/年。

在动力电池领域,银隆新能源分别在珠海和河北武安建立了生产基地,其中,河北武安的银隆电池基地规划总产能10亿安时,目前产能已达6.2亿安时。并成功应用在其新能源客车的运营中。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12年-2013年,银隆新能源先后收购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汽车制造企业,拥有国内整车制造资质,并收购蓝海科技掌握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

相关数据显示,珠海银隆新能源实现2015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7000辆,销售总金额近40亿元,产值总金额达百亿元。其中完成生产纯电动客车3189辆,累计增长2228%,市场份额为3.6%,纯电动客车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

此外,银隆新能源还在工业储能、家庭储能以及风光储能领域进行了布局,其储能电池产能目前已达到800MWH,并在国内有多个储能试点项目。

“银隆新能源在新能源产业链拥有较为完整的布局,并拥有较为成熟的市场运营模式,这个对于涉足新能源领域的格力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跳板。”

事实上,全产业链布局的同时,银隆新能源采用的钛酸锂电池也成为其特色和亮点。与国内主流的磷酸铁锂和三元路线不同,银隆新能源在布局动力电池领域时选择的是钛酸锂电池路线。

与其它两种路线相比,钛酸锂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高、高倍率充放电等优点,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最有发展前景的动力电池路线之一。国内一家钛酸锂企业的高层介绍,依托自身的新能源汽车运营体统,银隆新能源的钛酸锂电池在国内应用初具规模,未来将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

分析认为,选择收购银隆,会让格力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时形成差异化的定位,不至于陷入同质化的产业竞争之中。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提醒,此次收购对于格力而言依然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由于钛酸锂本征电子导电能力偏低,在循环使用过程中产气现象严重,且成本较高,因此在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中仍面临市场接受度偏低的问题。

四川兴能总经理范未峰判断,钛酸锂电池要真正实现较大规模的市场应用,仍需要3-5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普及。从这个角度而言,格力收购银隆后,仍要做市场的积淀和储备。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选择被并购的发展路径,范未峰认为,动力电池前几年一直处于技术研发和前期投入阶段,尽管市场开始逐步启动,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开始越来越大,在市场背景下,如果在资金跟不上,将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从这个角度而言,有技术和市场实力的动力电池企业选择引进资本,是当下较为可行的战略选择。

“多年的沉寂之后,面对猛增的市场需求,动力电池产能规模甚至品质都无法满足,而快速的提升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是动力电池企业选择与资本对接的直接动力。”山东恒宇总经理陈光森同样持这种观点。在他看来,动力电池企业正在迎来资本估值的最佳时机,这意味着,更多的资本兼并购还将持续上演。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