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松下电池翻身记 困窘索尼模仿是否成功

钜大LARGE  |  点击量:1625次  |  2018年09月06日  

成为特斯拉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后,松下的业务终于见起色。似乎从中尝到了甜头,因此松下决定大刀阔斧地改变公司战略,消费电子越来越隐形,甚至于决定卖楼腾出资金来发展电池等项目。对此,小编深深觉得,松下卖电池利润一定很高……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松下转型锂电池业务的情形吧!

旧闻:松下或转向锂电池业务

距离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以下简称“松下电器”)拟退出等离子市场的消息仅隔几日,松下电器的另一动作则显示出其或有意加强锂电池业务。

据日本媒体报道称,松下电器日前从印度企业巨头“信实集团”获得了用于手机基站的锂离子电池订单。由于新兴市场国家供电不稳定,基站停电时的备用电池需求有所增加,松下有意扩大该项业务。

锂电池业务成扭亏关键

据悉,松下电器计划到2015年度,把包括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基站电池销售额增加数百亿日元,有意将基站电池“培养成为电池业务的支柱产业”。

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看来,锂电池业务未来的成长空间、盈利能力被业内广泛看好,松下电器加大锂电池业务投资的做法值得肯定,公司有望凭借该项业务再度焕发生机。

据悉,由于看好三洋电机可望带动未来成长,松下早于2008年12月宣布并购三洋电机全部股份。当时的三洋电机掌握全球约40%的锂电池市场,其PC和手机电池部门利润丰厚,同时亦为太阳能电视领导厂商,这些皆为松下未涉足的领域,促使松下寄希望并购来扩张版图。

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吴咸建在采访时曾表示,住建以及锂电池等对松下电器的业绩贡献非常大。

根据松下电器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达1078亿日元(约合67.28亿元),松下电器实现了大幅盈利。而松下电器也于第一季度财报中表示,从事业领域的状况来看,在太阳能等住建事业相关的环境系统解决方案领域,锂电池领域,以及汽车电子系统领域的牵动下营业利润实现了增收。

或提升锂电池产能

尽管业界认为松下电器的小型锂电池业务表现比较出色,但其在小型锂电池市场面临的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小型锂电池需求暴跌,而来自亚洲的竞争对手的实力也不断增强。

“中韩企业在小型锂电池领域的后发优势已经显现出来,成本控制、技术突破等工作已经取得突出效果,产品核心竞争力已经直接威胁到松下电器的小锂电池业务。”不过,任浩宁称,松下在锂电池领域的优势依然存在,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售后服务、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短时间内并不会完全消失,行业巨头的地位将长期存在。

此外,任浩宁进一步补充称,松下在电网储能技术、笔记本锂电池等领域优势明显,近两年在中国市场有较大规模的投入,锂电池项目若能及时释放产能,则其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点评:当然,一切付出都是要有回报的,让松下在锂电池如此孤注一掷的,自然是特斯拉的光环效应了,因此松下想要的回报,就是独占特斯拉。

松下力图成为特斯拉独家电池合作商

据海外媒体报道,日本松下集团表示将跟进特斯拉的“千兆工厂计划”(gigafactory),并将力争成为特斯拉的独家汽车电池制造商。

虽然松下公司现在是特斯拉在电池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但松下此举还是过于突然,因为其一直对参与特斯拉的“千兆工厂”计划非常谨慎,目前特斯拉已经出资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0亿元)进行该项目,但额外还需要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80亿元)资金。

“我们预计需求不会突然飞涨,我们认为逐步投资,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才是正确的路子。”松下负责汽车业务的高级常务执行官YoshioIto说道。根据Ito的说法,特斯拉目前计划寻求一些小额投资,其与松下投资合作的时间框架暂未确定,目前两家公司正在商讨投资细节以及远期的项目实施计划。

松下作为特斯拉锂电池的主要供应商,还面临着三星集团的有力竞争,三星集团在汽车电池行业也同样出色,但松下表示没有太大的压力,即使暂时不能拿出特斯拉目前所需要的全额资金,它也终将成为与特斯拉合作的独家电池制造商。

点评:依照现在松下与特斯拉的蜜月期,其他电池厂商们已经插不进去了,未来,松下竟然还要独占特斯拉?这无疑让其他厂商们愤恨与担忧,而残酷的事实是,外媒也看好松下独占特斯拉的趋势。

外媒预测松下将成特斯拉唯一电池合作伙伴

据《华尔街日报》7月31日消息,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同意投资设备和机械,与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组建一家合资电池工厂。不过,松下没有披露该公司在该项目中投资规模的关键细节。双方之间的谈判已持续5个多月。

根据周四公布的协议,特斯拉将提供并管理土地、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松下则负责制造和供应锂电池。合资工厂的建造成本可能高达50亿美元

过去两年来,松下对电视、移动电话和半导体部门进行了大幅度重组,以扭转150亿美元的亏损。

截止6月30日的第一财政季度,松下的营运利润增长28%,至822.9亿日圆;销售额增长1.5%,至1.85万亿日圆,日本4月份上调消费税税率之前的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激增对整个季度都产生了影响。不过,当季净利润大降65%,至379.3亿日圆,原因是该公司上年同期计入了养老金计划变更带来的一笔一次性利得。

松下已签订了一项到2017年底向特斯拉供应20亿台电池的协议。不过,松下在新合资工厂的股权将进一步扩大双方之间的联盟,因为松下打算四年内将汽车业务的销量提高一倍。预计松下将成为特斯拉的唯一电池合作伙伴。

点评:松下依靠锂电池业务,抓住了特斯拉机遇,从而没有因为消费电子领域的溃败而倒下,转而走向另外一条广阔的道路,这种转变的魄力与成功的结局,可以说是锂电业的奇谈。这让小编不由得想到索尼,它在消费电子领域目前正面临和松下当初一样的困窘,而幸运的是索尼同样有出色的电池技术,那么他会走上松下的老路吗?

衰落索尼欲借电池复苏:能否创松下辉煌?

近日,据海外媒体报道,由于股票交易量过低,索尼公司将于8月29日左右从伦敦证券交易所退市。据悉,索尼公司为了维持在伦敦上市每年需花费1000万日元(折合9.7万美元)以上的费用。自去年11月以来,已有富士通、东芝等多家日本公司从伦敦证交所退市,原因均为在欧洲市场交易量过小,退市有助于降低成本。

这是一个耻辱的决定,曾经让无数人敬仰的消费品巨头和偶像级公司,竟然为了区区9.7万美元的成本节省,而选择退市,令人唏嘘。在卖掉PC业务、拆分电视业务之后,现在的索尼寄希望于移动设备和游戏业务。不过,未来依然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那么索尼未来的救赎之路在何方呢?

退出PC和电视,索尼在消费品领域全面退却

今年2月6日,索尼宣布和日本投资基金公司JapanIndustrialPartnersInc(JIP)签署谅解备忘录,索尼将把VAIO品牌下的电脑业务出售给JIP。从1982年进入个人电脑市场至今,索尼PC走到了尽头。

对于出售的原因,索尼方面给出的答复是:索尼综合考虑和分析了包括全球电脑市场的巨大变化、索尼整体业务组合和战略等因素,最终决定将移动产品线集中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并将电脑业务转移到JIP成立的新公司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同时,索尼也宣布分拆电视业务,将其作为全资子公司进行运营,并裁减5000名员工,还宣布正式关闭在北美的在线电子书商店(ReaderStore)。在电视领域,索尼一直盘踞的高端市场,是索尼主要的利润来源。目前索尼在OLED电视、4K电视继续发力,引领市场,覆盖从49英寸到85英寸众多系列电视机型。在软件和内容方面,索尼曾经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米高梅公司等企业,在音乐、影视等方面实力强劲。

不管你怎么觉得可惜,索尼为了盈利,断然将电脑和电视业务甩掉,而将希望寄托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游戏设备上。然而,这三个领域,索尼的日子依然不会好过。

在智能手机领域,索尼既无法和高端的苹果公司相比,也与曾经被自己鄙视的三星公司差距甚远。在中低端市场,日本公司则全面退却,完全是中国公司的天下,华为、中兴、联想、小米等公司这两年愈战愈勇,完全垄断了2000元以下市场,无论从性能和价格上,索尼都完全没有施展空间。

在平板电脑市场,索尼更是被边缘化。根据IDC最新数据,在今年二季度的平板电脑市场,苹果以26.9%位居第一,三星位居第二取得17.2%的市场份额,联想则以4.9%的份额位居第三。接下来的市场被华硕(4.6%)和宏基(2.0%)占领。索尼只能归于“其他”之列。

游戏设备是索尼的强项,然而未来同样不乐观。PS4卖的不错,然而很可能是最后的绝唱。最近有消息传出,索尼将放弃PS5的研制,近日,索尼全球工作室总裁吉田修平在采访中透露过,未来的Playstation平台有可能彻底转型云游戏而放弃主机。其实这已经是大势所趋,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强劲,单独的游戏主机已经越来越没有必要,索尼通过游戏主机硬件获取收入的空间越来越小。

因此,纵观索尼的消费品硬件业务,随着电脑和电视业务的舍弃,索尼将市场寄托在手机、平板电脑和游戏主机上。但是,无论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索尼都被夹在苹果三星和中国厂商的中间,越来越尴尬。而随着设备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游戏主机也正在到尽头。索尼在消费品硬件上已经无路可走。

索尼衰落之谜

索尼的衰落,原因非常复杂。首先,其赖以起家的消费品硬件业务遭到了韩国厂商和中国厂商的强力挑战,韩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的崛起使得日本制造无路可走,这是索尼衰落的大背景。以三星为首的韩国制造超过日本制造,然后以联想、华为、中兴等为首的中国制造超越韩国制造和日本制造是大势所趋。

在PC领域,联想借助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通过收购Thinkpad,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和品牌,从而一举成为全球的老大。在手机领域,华为、中兴、联想等厂商异军突起,借助成本优势,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和互联网的思维能力,已经将日系厂商全新逼退,正在向三星全面发起挑战,这样的背景下,索尼在硬件制造能力上衰落不可避免。

其次,索尼的衰落是日系厂商衰落的缩影,这与日本公司和日本人的独特特点不无关系。众所周知,日本人特别追求精细化,办事特别认真,然而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很多日本公司过于追求细节的完美,而忽视了对行业大势的把握,使得在该转型的时候没有抓住。中国有一句老话说,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因为拉车而忘了看路,自然会误入歧途。

手机领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虽然索尼爱立信很早就开始手机业务,也曾经因为Walkman和音像的优势在手机领域出现过辉煌,然而无论是2007年的苹果全触控智能手机,还是谷歌在安卓操作系统上的突破,都与索尼无缘。尤其当很多手机厂商都在向“硬件软件”的生态链建设时,索尼依然在硬件制造上苦苦挣扎,衰落就早已注定。

也有人说索尼缺乏互联网思维,没有在互联网的大潮下适时转型。实际上,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对用户需求的关注,在这点上索尼确实做的越来越差。随着索尼的越来越庞大,他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远,尤其是强势的领导人文化更让他盲目自信,在消费品行业全线溃退就不难理解。

索尼的未来是成为零部件公司?

索尼的未来之路在何方?索尼全线退出消费品硬件已经是大势所趋,索尼的未来或在B2B领域,其未来将成为一个零部件公司。

相对于索尼在消费品上的曾经辉煌,其实索尼在B2B上实力同样不逊色。例如在电池上,索尼在笔记本电池、智能手机电池上拥有极强的实力。在去年底,面对公司内部要求卖掉电池业务的声音,索尼最后决定不再出售锂电池部门,寄希望借助电池业务实现复苏。

在手机摄像头市场,索尼借助其在音像方面的优势,正在垄断大部分安卓旗舰手机的摄像头供应。就连iPhone也从第五代开始采用索尼的摄像头,在即将发布的iPhone6上,据说也将采用索尼ExmorIMX220感光元件,其实力可见一斑。日前索尼宣布:为了应对目前因为自拍流行的引发的前置摄像头传感器激增现象,将投资3.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3亿元)来增加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设备的成像传感器产能。

既然在消费品无法胜出,索尼不妨就做B2B业务,无论是电池还是音像,或者是其软件、内容等领域,都是如此。B2B业务无需受到千变万化的消费者需求影响,更加稳定,只需抓住那些数量不多的大客户即可。索尼也可以继续发挥其技术创新的优势,尤其在基础研究上更能发挥其强项。

其实,这个断言已经在其他日系企业上开始进行,日立、东芝等日企都已经完成从B2C向B2B的转变。以日立为例,其从2007年就开始逐步放弃消费电子业务,从停产PC到卖掉硬盘业务,然后在2012年8月停产电视,现在的日立基本转型为一个B2B公司,聚焦在云计算、智能城市、工程机械业务,活的也不错,也不必担心什么价格战红海。索尼在这方面真应该向日立学习。

索尼从知名的B2C消费品巨头化身B2B,将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日本制造时代的终结,下一个时代是中国制造的时代吗?

结语:

小编不由得感到造化弄人,松下与索尼先后从消费电子溃败,再依次转型锂电池业务?曾经的巨头逐渐衰落,难免令人感伤,只是松下锂电池已经凭借特斯拉获得了利益,索尼又能否凭借这一业务再创辉煌呢?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