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杉杉股份50亿元扩产硅基负极材料!

钜大LARGE  |  点击量:378次  |  2023年03月06日  

六月二十八日,杉杉股份公布通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宁波市鄞州建设年产4万吨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50亿元。


据了解,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规划年产量1万吨,建设周期预计12个月(自取得施工许可证起算,预计2022年底开工),二期项目规划年产量3万吨,建设周期预计12个月(自取得施工许可证起算,预计2024年底开工)。


关于此次对外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方面,杉杉股份表示,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公司全面满足客户新的需求,不断提升产品和技术的领先性,并有利于公司建立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产量规模优势,大幅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杉杉股份在通告中提到,公司是目前全球少数可以批量化生产硅基负极材料的公司之一,公司已具备一定规模的硅基负极材料生产量力,且相关产品已通过海内外核心客户的体系认证并开始批量供货。


据了解,硅基负极重要是指石墨掺硅复合材料,掺杂产品包括硅碳(Si/C)负极材料及硅氧(SiO/C)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被称为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硅材料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石墨的10倍以上,可大幅改善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随着市场关于高能量快充锂电池需求的增大,以及TSLA4680大圆柱电池的量产,硅基负极材料将迎来爆发,有机构预计,2025年硅基负极出货量将达9.8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150亿元,其中动力锂电池出货8.7万吨,对应市场规模132亿元,占比88%。


看好硅基负极材料的前景,今年以来,除了杉杉股份,国内公司纷纷对其进行布局,同时,多家硅负极材料项目开工。


一月十八日下午,安普瑞斯(南京)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新型硅负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在安徽省合肥庐江高新区签约并破土动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将分三期建设完成。首期工程计划在2022年第三季度完成运行。


三月三十一日,重庆金汇能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拟建设10万吨一体化生产基地,其中包括硅基1.5万吨。


四月,据媒体报道,贝特瑞成功竞得深圳光明区一宗工业用地。根据此前披露的投资计划,公司将在此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首期1.5万吨将在2023年十二月底前建成投产,2028年前实现4万吨产量全面达产,产品为纯品硅。


四月二十日,天目先导纳米硅基负极项目在江苏省溧阳市开工。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一期项目投资10亿元,达产后可年产5万吨新型纳米硅基负极产品。


五月四日,石大胜华公布通告,拟和员工持股平台东营盈嘉合壹产业投资合伙公司(有限合伙)设立合资子公司胜华新材料科技(眉山)有限公司在四川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建设3万吨/年硅基负极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为24个月,预计2024年四月投产。


此外,国轩高科、翔丰华等也有进行硅基负极技术的研发,并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化。中信证券之前的一份报告指出,贝特瑞、杉杉股份、石大胜华都已经实现了硅基负极量产,璞泰来、硅宝科技等公司处于布局、中试或研发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硅基材料目前仍存在充放电时体积膨胀严重、首次充电效率低等问题,预锂化和材料端优化是其前进方向。


具体来看,预锂化是指在锂电池工作前向电池内部新增锂来补充锂离子,可新增锂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活性锂含量,有利于提前调节负极表面SEI膜的形成。


硅碳材料的重要改进方法包括改进碳材料和添加新材料。目前硅基材料的改进方向包括选用硅碳(Si-C)复合材料或者硅氧(SiO-C)复合材料,或纳米碳、石墨烯等新型导电剂材料。


可以预见,随着电池技术的提高,未来硅基负极将会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公司也会对其加速布局,硅碳负极材料市场或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