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佛山氢能产业突飞猛进获多个全国首创

钜大LARGE  |  点击量:506次  |  2022年12月03日  

11月2日—8日,2018绿色生产与消费交流会暨第二届氢能周系列活动(以下简称“第二届氢能周”)在佛山市南海区千灯湖畔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氢能领域的专家、企业、机构将汇聚于此,共议氢能产业的发展前景。


这是佛山南海连续第二年举办全国性的“氢能周”活动。从建立国内首个加氢站审批、建设、验收流程,到建成国内首座商业化运营的加氢站;从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到全国首个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扶持政策落地,南海推进氢能产业的步伐走在全国前沿。


作为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的示范城市之一,今年南海一次性打包招标22座加氢站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并启动南海新能源汽车(氢能)监管平台建设工作等系列工作,计划至2020年推广超千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力推当地氢能产业实现新发展。


培育引进多个项目


南海氢能产业发展迅猛


“我们计划在年底之前,大排量高压高纯氢气压缩机形成总装测试能力,并建立工程实施服务队伍。明年底前我们将扩大投资,建立规模化生产车间。”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利森”)董事长巩宁峰说。


今年8月,海德利森加氢设备及核心部件国产化项目落户南海,主要生产加氢站系列装备、加氢装备核心部件,并将建立全国加氢装备技术研发及保障服务中心。


在位于南海丹灶的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内,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顺新能源”)研发生产的空气压缩机等多个用于燃料电池动力装置的核心零部件,已在上汽集团等汽车制造公司的燃料电池汽车制造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这是国内较早进军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民营企业,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生产氢燃料电池压气机等核心部件能力的企业。


与广顺新能源同在一栋办公楼,广东泰罗斯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罗斯”)总经理张锐明忙碌奔走。最近,他一边推进燃料电池的测试研发工作,另一边也在着手参加将要到来的第二届氢能周活动。通过整合长江汽车、鹏辉能源、新源动力、广顺新能源等国内外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和氢燃料电池产业力量,泰罗斯正积极进行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向开发。


距离广顺新能源办公楼不远的街道上,与普通加油站外表相似的瑞晖加氢站一如往常运作。这是目前国内首座商业化运营的加氢站,只需6至10分钟即可“喂饱”一辆氢能源汽车。


产业基地内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南海针对氢能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017年,南海引进广东长江汽车整车生产及氢动力研发中心项目,不仅整车项目取得新进展,还将建立长江汽车全球唯一的氢动力汽车研发中心。这也让南海在多年经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贯通。


今年5月,爱德曼氢燃料电池生产项目落地南海,将在丹灶建成氢燃料电池及动力总成生产基地。爱德曼是目前国内唯一量产金属双极板电堆的生产厂家。


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党组成员蔡德权表示,目前,南海区氢能产业涵盖了从富氢材料及制氢设备研制、制氢、加氢,到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整车生产等环节。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也在南海大地上跑了起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南海区上牌新能源汽车2190辆,其中公交车534辆,公务车2辆,物流车140辆,出租车50辆,环卫车1辆,单位及私人购买车辆1463辆。


发挥“有形的手”力量


构建完备政策体系“加速器”


在全国各地城市都在抢占氢能产业发展风口的背景下,南海为何能聚集如此多的目光?南海有实力和底气。


自2009年起,南海开始大手笔投入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2009年,南海引入广顺新能源,开始探索燃料电池车核心零部件研制。2011年,南海在丹灶布局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燃料电池汽车“心脏”——动力装置提供核心配件。


随着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的不断集聚,2011年和2013年,南海联合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两届燃料电池及氢能技术发展国际峰会。2014年,南海加入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成为全国5个示范城市之一。“举办了两届峰会后,南海对‘氢’有了更多的概念,发展氢能产业也逐渐明朗。”蔡德权说。


为加快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南海区先后出台了系列重磅政策。2015年,南海在全国率先突破建立加氢站建设审批流程;随后,南海出台《佛山市南海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将南海区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基地。


正是相中南海相对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以及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上下游,泰罗斯于2016年落户南海。“广顺新能源生产的核心零部件,为泰罗斯整车项目的研发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张锐明有25年海外业界不间断从事燃料电池产业的经历,南海是其回国创业落地的首选。


“2017年是南海氢能产业发展元年。”在蔡德权看来,南海氢能产业的发展经历了长达8年的起步探索阶段后,于2017年进入加速发展期。这一年,南海出台全省首个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佛山市南海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对在南海区从事新能源汽车(含氢能)产业的企业进行扶持。


2017年9月,南海率先启动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启动示范项目的城市。


同年,南海成功举办全国首个“氢能周”活动,发布我国第一项氢燃料电池氢气品质团体标准,下线佛山本地化首列氢能源现代有轨电车,签约一批氢能产业项目签约,吸引了150多家国内外氢产业上下游参展商。


今年4月,《佛山市南海区促进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办法(暂行)》出台。该办法是目前全国首个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办法,也是在各地区对加氢站建设补贴力度最大的扶持办法,并在国内率先对加氢站运营环节进行补贴,将推进氢能源车辆商业化进程,加快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示范应用,促进南海区氢能产业要素集聚。


不仅如此,南海丹灶在产业基地的基础上规划面积47.3平方公里的仙湖氢谷,按“一湖一城三园区”的空间布局,致力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氢能产业示范区。


依托产业基地,南海建立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华南中心、自润滑流动动力机械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氢燃料电池产业研发平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佛山绿色发展创新研究院等标准化创新平台,以及南海新能源汽车(氢能)监管平台。


“南海政府职能部门,从区到镇街上下一心,对氢能产业的认识较为统一。”蔡德权表示,目前,南海对氢能产业的扶持政策体系相对完善,涵盖从初创企业的产业扶持到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再到加氢站运营等系列政策扶持措施。


力促数据上平台


有望实现氢能产业“万物互联”


在位于南海桂城的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产业促进中心”)的办公楼内,三个电子显示屏正实时更新氢燃料车电池堆使用状况、氢燃料车辅助系统、区内加氢站、新能源车辆运行情况等数据。这是产业促进中心正在与广顺新能源、泰罗斯联合建设的南海新能源汽车(氢能)监管平台的示范展示。


“未来,南海区可通过该平台对新能源汽车、氢能使用情况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下阶段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制定、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提供数据支撑。”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周宁说。探索氢能产业的“万物互联”,似乎成为南海下阶段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2017年,南海区成立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中心,并通过产业促进中心组建南海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涵盖南海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氢能产业链的20家企业和研究机构。成立一年来,产业促进中心已针对南海氢能产业发展状况开展多次调研,形成相关报告,助力政府做好下阶段产业政策制定、基础技术研究等工作。


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是推动南海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南海将加快加氢站的建设作为另一主攻方向。目前,南海已成立了南海区加氢站建设领导小组,并依托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南海区加氢站专家组。


今年7月,南海宣布启动22座加氢站建设工作。目前,南海已经初步完成了今年第一批8个加氢站建设的选址工作,并力争2022年投入运营22座以上加氢站。


南海还在致力推动产业平台的不断升级,为氢能产业的集聚发展搭建交流窗口。今年,佛山绿色发展创新研究院在南海揭牌。该研究院近期将联合南海区政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云浮(佛山)氢能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及相关企业承担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的建设实施工作。


未来两年,佛山绿色发展创新研究院还将面向全国氢能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完善氢能技术标准体系,加速氢能产品推广应用,并为相关氢能装备提供标准检测服务。


展望未来,南海有着更大的魄力和梦想——


2020年,建成南海新能源汽车(氢能)监管平台、氢能及燃料电池实验室、氢能及燃料电池检测中心;


建成1座制氢厂,每个镇街至少建成3座合计超20座满足高密度加氢需求的标准化商用加氢站;


投入运营5条左右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公交专线,建设1条氢能有轨电车线路,推广超千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未来已来。随着长江氢动力、爱德曼、海德利森等项目的投产,南海氢能产业链将不断完善。南海氢能产业将迸发更大的创新力量。


聚焦


南海加氢站建设凭什么领跑全国?


最近,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利森”)董事长巩宁峰成了“空中飞人”,频繁地往返北京、佛山南海两地。“目前,我们北京和新加坡公司已经共同组建了一支6人实施团队,近期已在佛山开展工作,并将开始招募更多的当地人手。”巩宁峰说。


近年来,南海在加氢站建设方面频频发力,在全国率先突破建立加氢站建设审批流程,并建起国内首座商业化运营加氢站,为推动当地氢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9月底,瀚蓝松岗禅炭路加氢站正式动工,该加氢站总储氢能质量约2000KG,预计年底试运营。这是南海区谋划2018年至2022年启动22座加氢站建设中首个动工的项目。


就在一个月前,佛山第一批8个加氢站项目顺利动工,最快将于年底投产运营。加上目前南海丹灶、三水已经建成的2座,届时,佛山将成为国内拥有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城市。


加氢站的缺乏是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南海乃至全国而言,加氢站建设此前并无相关流程制定可依,审批流程的繁杂和不明晰等问题是推进加氢站建设的最大困扰。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4年起,南海参考加油站和加气站建设的审批流程,发改、经贸、国土、规划、环保、消防、安监等多个部门召开多次联席会议,梳理加氢站审批流程。


“除了审批流程要定下来,主管部门由谁来负责同样需要确定。”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党组成员蔡德权说。2015年,南海区发文明确加氢站参照燃气加气站管理,主管部门为住建部门。这一做法填补了此前国内加氢站建设没有相关主管部门的空白,为全市乃至全国的加氢站设计、规划、立项、报建、建设、验收建立了规范。


随后,南海还明确加氢站相关安全细则,如要求加氢站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做好安全保障等,并由质监、安监等部门进行监管。在加氢站选址建设上,南海综合考虑布局和商业化运营的需求,建设所需土地以商业地进行招拍挂的模式推进。


在系列政策的护航下,2017年9月,国内首座商业化加氢站——瑞晖加氢站在南海丹灶建成投用。


“陆陆续续已有超100批国内外团队前来交流经验,包括日本、法国、德国等考察团队。”蔡德权表示,目前,即便是国外也暂未建成大规模的商用加氢站,随着未来佛山、南海大规模商用加氢站建设步伐加快,建成项目有望对全国乃至全球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


蔡德权表示,接下来,在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的同时,南海还将加快落实前期引进项目的进展,促其尽快投产,并不断充实产业链上下游,制定完善相关检测标准,加快推动南海氢能产业的发展。


不仅是南海加快加氢站建设的步伐。今年4月,佛山市召开了佛山五区联动加氢站建设项目发布会,透露2018年—2019年该市将有2000台氢能公交车投入运营,为满足2000辆氢能源公交车的正常运营,大力培育终端市场,全市五区今年将完成至少10个加氢站投入使用。


这批即将建设的加氢站项目中,在运营模式上,除一个是新建站点外,其余全是加油站、加气站等改建而成,未来还有望实现加油、加氢、充电“三合一”的模式。


手记


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


引领佛山新兴产业发展


在今年8月召开的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工作推进会上,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表示,全球创客新都市是南海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抓手。


去年以来,南海一方面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构建“两高三新”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南海产业向高端迈进,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支撑。


新能源产业是南海加快发展“两高三新”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去年9月,广东长江汽车整车生产及氢动力研发中心项目签约落户南海。这是继一汽-大众之后,南海引入的又一个整车生产项目。


随着未来长江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投产,意味着南海将实现从传统汽车整车制造向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跃迁”,助力佛山、南海在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版图上占领一席之地。


在今年初召开的南海区丹灶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丹灶镇镇长张应统表示,新能源汽车是该镇大力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之一,将全力做好长江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前期土地整理、厂房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使项目早日投产。加快“仙湖氢谷”规划,打造集新能源汽车研发、零部件生产和整车制造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硅谷”。


除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佛山、南海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开始涌现,新兴产业与佛山、南海传统制造业的结合愈发紧密。此前,第四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2018中国·佛山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国际大会刚落幕,“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正加快与佛山当地制造业融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加速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转变。


新兴产业发展风起云涌。作为发展新经济的重要抓手,南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探索已打下良好基础。期待南海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形成更为成熟的探索经验,建设更多示范项目,为南海加快构建“两高三新”的产业发展体系作出更大贡献,为其他区域发展氢能产业提供经验参考。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