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18650电芯“微利时代”生存法则

钜大LARGE  |  点击量:1258次  |  2018年11月06日  

18650电芯“微利时代”生存法则

“移动电源的火爆繁荣传导给18650电芯企业的市场红利恐怕维持不了太久。”作为一家较早进入移动电源供应市场的的企业,深圳市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卓能”)副总经理黄延中一脸忧虑的表示。

黄延中的担忧并非危言耸听,巨大的产能集中于一个单一的应用市场,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结构性产能过剩。在此局面之下,企业为了消化库存,不惜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深圳卓能副总裁黄国文表示,18650电芯微利时代已经到来。

“18650电池企业是一个严重同质化的产品,国内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异化非常小,因此只能通过价格竞争来拼市场份额。”黄国文坦言,长期的价格战使得18650电芯行业平均毛利率已从2012年的20%下降到现在的10%甚至更低水平。很多中小企业都挣扎在亏损的边缘。

过去的两年间,18650电芯价格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以普通的2200mAH型号为例,2012年,其售价在10~11元/支,2013年的售价在7~9元/支,进入2014年以来,2200mAH的18650电芯普遍降到了6元以下,近三年平均价格下降幅度已经超过30%。

而2600mAH的下降幅度则更为夸张,2012年时,该型号售价为14~15元/支,受到去年下半年三星一美元降价风波的影响,目前价格已经下降至7元左右,下降幅度高达50%。

“除去材料、人工及其他制造费用,一只7元左右的2600mAH电芯净利润只有不到0.5元,而普通的2200mAH电芯更是低于0.2元,基本上属于赔本赚吆喝。”深大新能源副总经理李晓兵表示。

这样的局面同样也出现在力神、比克这样的第一梯队企业身上。

深圳比克营销事业部负责人庄文生表示,比克18650电芯目前的产能在20万支/天左右,主要供给惠普、戴尔等一批国内外高端客户,然而,由于采用的设备造价较高,再加上客户对材料的认证周期比较长,“高昂的设备折旧和材料成本,使得比克的毛利率甚至还要低于其它一些中小企业。”

根据另一家国内圆柱电池生产企业——天津力神的年报,似乎也能够佐证这一事实,2013年前三季度,天津力神营收20.27亿元,净利润亏损亿元。

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对天津力神、比克、华粤宝、福斯特等100家以上的圆柱企业的盈利情况统计显示,70%的企业处于亏损或盈亏平衡的状态,余下的企业净利率也只是保持在个位数。

面对盈利状况欠佳的市场局面,通过提高产量来弥补电芯产品利润率下降,几乎已成为锂电池制造行业内最现实也最有效的生存法则。

黄国文透露,今年8月份,卓能在广西钦州建的一条40万支/天的产线将试产,到2015年初,卓能总产能将会达到150万支/天。而即便是走高端路线的创明电池,也在去年底收购了一家小型18650电芯企业,准备扩大产线规模。

扩大生产产能的优势在于,提高企业提名度,吸引并承接更多大客户订单,掌握与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另外,产能扩大之后还能够通过降低制造费用(制造成本与管理费用等),从而降低锂电池生产成本。

也正是凭借着这种扩张路径,福斯特和深圳卓能在不到四年的时间中快速发展壮大,目前已跻身国内圆柱电池企业产销量前十名的队列。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几年,18650电芯的毛利还会继续下降,行业微利时代已经到来。而对于在资金和技术上并没过多积累的电芯企业而言,以产能扩张的方式来维持企业利润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产能的扩张需要长期、持续、大规模的资金、管理和研发投入,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目标。”黄国文表示,这样的竞争导致只有那些在资金方面有实力的企业才有能力生存,而那些中小企业将会加速淘汰和被倒闭。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背景之下,中小电芯企业一方面需要提升自己的研发和技术水平,在产品的综合性能上苦下功夫,另一方面则需要在自动化生产、供应链合作等方面严格控制成本。

在黄国文看来,身处微利时代,性价比才是中小电芯企业生存和抢占市场的制胜法宝。

各方发力石墨烯革命正在发生

石墨烯,这个在人们眼中比较生僻的名词最近因为一条新闻“走红”。新闻报道称,鉴于石墨烯所蕴含的无限应用潜力,三星、苹果和谷歌公司开始积累各种与石墨烯有关的专利,未来的竞争之战已在实验室打响。

三大巨头公司的未雨绸缪不无道理。作为目前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导电性最好而且拥有强大灵活性的纳米材料,石墨烯成为制造灵活显示屏、可穿戴设备以及其它下一代电子设备的理想材料,未来在触摸屏、传感器、蓄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充满了想象。

比如,通过它制造出可弯曲的智能手表、可折叠成智能手机的平板电脑、15分钟便充好电且续航能力达500公里的电动车蓄电池,等等。

“一场材料领域的‘革命’正在发生。”昨天上午,石墨烯的发现者和诺贝尔奖获得者AndreGeim教授在深圳向记者表示,预计三五年之内,石墨烯会有一个惊奇的应用。

“石墨烯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石墨烯对目前的产品有哪些颠覆性的改变?石墨烯与深圳的产业关联度如何?深圳对它的研究和产业化现状如何?在“2014石墨烯高峰论坛”上,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应用空间无限大

三星苹果谷歌已着手“储备”专利

AndreGeim教授在论坛上介绍,石墨烯是最薄、比表面积最大、最强、最硬、热导率最高、室温下平均自由程最长、载流子迁移率最高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隧道效应、光学性质、渗透性质等特性。石墨烯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生物质材料、传感器、超高频电子及光电子设备、药物载体,同时可以用作触摸屏、保护膜、选择性过滤渗透膜等。

媒体日前发表报道称,石墨烯因为其本身的特质,很可能成为未来的神奇材料,并在硬件设计和制造业中引起新一轮革命。由于它可以让设备变得更薄更柔软,彭博社认为它可能成为苹果和三星的下一个战场。

目前苹果、三星和谷歌貌似已经在竞争收购,欲将这种材料用于移动和可穿戴设备中的相关知识产权都收入囊中。据预测,到2016年全球移动设备销量将高达8470亿美元,未来五年可穿戴设备的销量将高达190亿美元。掌握了石墨烯的开发技术就成为公司未来在电子设备市场发展的关键。

对未来电动汽车的运用或产生革命性影响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近年来在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探索方面做出了较大突破。该院院长康飞宇教授向记者介绍,他的研究团队主攻石墨烯在镍锌电池体系的应用,主要瞄准动力电池和新能源储能电池两个方面。目前实验已经取得很好的结果,正准备申请美国、中国的专利技术。

“我们要研究一种‘绿色电池’,用来取代现在的铅酸蓄电池。”康飞宇说,传统的铅酸蓄电池具有污染、寿命短等缺点,新型镍锌电池的特点是便宜、耐用、安全、容量高,而且充电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这对未来电动汽车的普及将是革命性的影响,因为15分钟完成充电、续航500公里不是不可能的事,完全可以解决目前电动车推广中遇到的电池这一核心难题。

产业化还在路上

欧盟投资10亿欧元启动石墨烯旗舰项目

出席论坛的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JariKinaret是欧盟石墨烯旗舰项目总协调人。他介绍说,2013年,欧委会通过决定,投资10亿欧元、期限10年,启动了欧盟未来新兴技术(FET)石墨烯旗舰项目,旨在把石墨烯和相关层状材料从实验室带入社会,为欧洲诸多产业带来一场革命,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石墨烯旗舰项目由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牵头、欧盟15个成员国的100多个研发团队组成,其中包括4名诺贝尔奖得主。

两三年内价格将从“黄金价”降到“白菜价”

对于石墨烯的产业化,康飞宇教授认为“还在路上”。近期来讲,要重点解决低成本和规模化生产这两大问题。

康飞宇说,低成本预计明年便可实现。石墨烯目前的价格贵过黄金,最便宜的也要500元/克,但一年之后,就可以降到50元/克,再过两年,可能就降到1~5元/克的“白菜价”。在工业化方面,目前通过天然石墨剥层等技术,石墨烯的生产已经接近量产的水平,未来两三年内,便可大规模应用在电池、导电、导热等材料领域,替代现有的材料。

他表示,实验室关于这些方面的应用已经做得很好,正往规模化应用发展。从远期来讲,在触摸屏、传感器等器械上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研发热潮已显现

中国国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康飞宇教授说,2004年,AndreGeim教授和他的学生发现石墨烯,到2010年两人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只有6年时间。之后,世界范围内对它的研究、应用、投资快速升温。

欧盟石墨烯旗舰项目总协调人JariKinaret教授用“热火朝天”来形容目前中国人对石墨烯的研发。据他了解,世界各国对于专利申请的门槛不一,但单从数量上讲,中国大陆申请石墨烯技术的专利占到了全球的50%以上。

深圳不妨冷静做好战略布局

石墨烯是新兴的新材料产业中重要成员之一,在我市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材料、导热材料以及复合材料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石墨烯与我市现有产业具有良好的契合度,为相关企业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契机。

康飞宇和他的团队曾对深圳的石墨烯市场做过调研。调研显示,目前深圳有十来家中小企业正在从事石墨烯的生产应用,研究机构大概十家。但相比于国内无锡和常州等在石墨烯的开发和应用走在前列的几个城市,我市的石墨烯产业基本都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进程较慢。

康飞宇认为,这与我市众多企业和机构对石墨烯的认识不足,对下游技术开发和市场需求的反应较慢具有重要的关系。

康飞宇希望深圳在石墨烯热下面要有冷思考。他说,目前全世界对石墨烯的研究和产业化都处在起步阶段,真正离市场化还有一段距离,不宜盲目投资。当前,首先要把基础研究做好,再做投资、规模化生产。对于市政府来说,目前首要的任务并不是“跟风”扶持,而是应该冷静地进行战略布局。

他说,市政府要做的是引进人才,搭建工程中心和实验室,做好市场引导,这对企业都是帮助和支持。

2014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预测

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消费电子市场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近年来,消费电子产品增长趋于缓慢,锂电新兴市场发展远低于预期,国际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

就我国情况来看,2009年之后,受电动汽车概念热潮影响,我国锂离子电池投资骤然高涨。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使得锂离子电池市场陷入无序发展的窘境,也造成了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小、散、弱”的局面。

由于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方面限制因素较多,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消费国,要打破当前的被动局面必须充分挖掘本土市场潜力,以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由锂离子电池大国向锂离子电池强国的转变。

一直以来,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工具是当前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主要应用领域,约占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的80%。经过10多年的产业化发展,在锂离子单体电池生产技术以及产品性能方面,我国企业的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不大。要改变目前状况,一方面可以通过攻克核心技术,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产品性能以及一致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关键材料的本土化,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利用日本消费电子企业处于低潮的阶段,借力国际品牌如苹果、谷歌、亚马逊、华硕、联想等,积极打入其供应链,稳步扩大传统市场。

要打开新兴市场,首先要提升我国锂离子电池组的性能并降低价格。仅靠电池生产企业来完成这一任务非常困难,需要上游原材料(如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等)以及下游应用(如电池组和电动汽车)的生产企业通力合作,解决性能难题,完全实现原材料本地化采购。

而要解决电池问题仅靠研发难以完成,还需要市场的支持。新兴市场如何打开,需要在清晰认识我国行业形势基础上,立足本土优势,找准突破口。

第一个突破口是电动公共交通车辆。对于公共交通车辆来说,其行驶路线比较固定,一次行程基本在100公里以下,对于城际公交来说也不会超过200公里,完全在当前锂离子电池的续航里程之内。同时公共交通车辆都有专用停车场以及停车位,稍加改造即可充电。推广电动公共交通车辆还可以节能减排,优化城市空气环境。因此,公交车辆是当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重点。

第二个突破口是电动自行车。由于快捷、方便等优点,电动自行车一问世就受到了广泛欢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但目前电动自行车所用电池基本上为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占比极低。如果锂离子电池占比提高至30%,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4GWh,相当于2012年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总和。

与此同时,要打破当前的被动局面,还需要国家在技术研发、行业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如国家应鼓励优秀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扩大优质的生产经营规模,实现集约化发展。提倡骨干企业同上下游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在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打开应用市场,实现多方共赢。此外,应引导财政、金融、人才等优质资源向具有一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品牌知名度且信誉良好的骨干企业倾斜,加快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201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速将持续加快,全年产量有望突破54亿只。这意味着,在国家相继出台的刺激政策推动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