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培养人才应像锂电池:充、储、放

钜大LARGE  |  点击量:519次  |  2022年07月22日  

国家""专家、上海十大工人发明家、上海十大职工科技创新英才……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锂电池技术研发班组组长汤卫平回国仅5年,获得的荣誉已是一只手数不过来,他研究的锂电池技术既能将火箭送上天,又能改善新能源汽车和手机续航能力。他还"手把手"培养出10多名高端学科带头人,造就了一支国内优秀的新能源储能领域的创新团队。


开拓民品新能源市场


在汤卫平的"锂"想空间(介绍锂电池技术的展示馆)里,记者看到了一辆"四不像"两轮车,看似比自行车厚重,但没有助动车的蓄电箱。原来这是由汤卫平所在的班组自制的电动自行车,秘密就在车子的横杠下有一块很小的锂电池,但功率却不低于市面上的助动车。而这块电池仅30×15×10厘米这么大。"这个已经是第一代技术了,我们现在可以把锂电池变得更小,直接装在横杠里面,表面看不出是电力驱动。"汤卫平介绍说。


汤卫平所在的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最初为航天业服务,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电源系统均出自该所。但在他眼里看来,军民融合才能让锂电池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如,在动力锂电池系统技术方面,他带领团队承担了上海市科委"A0级纯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组研制"项目,以及科工局"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及其产业化"等动力锂电池系统研制和产业化项目,和上汽集团合作开发的PHEV/HEV、EV用锂电池系统等共3个型号已实现产业化转化,为下一步开展更高容量、快充型、温度适应型电动汽车供应了基础。


汤卫平利用技术在2013年成功孵化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平台建立,开拓民品新能源市场,"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锂电池技术够完善,手机充一次电可用一周呢!"


长达20多年的科研经历


"我最初在西安上学,学的就是功能性材料,1990年,汤卫平赴日留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便在日本安定下来,并在1998年有了自己的研究团队。"汤卫平的学习生涯可谓是一帆风顺,自1990年赴日,拥有长达20年的科研经历,期间一直从事锂电池材料的研究,攻克了从盐湖提取制造电池级碳酸锂的世界难题,并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先后获得日本省部级大奖,还曾担任日本离子交换学会《离子交换》杂志编委。


不过他总觉得心里缺点什么,"人到40多岁了,有点不安分,想回来。"他说,日本几乎没有资源,经过多次回国学术交流,发现国内学术发展很快,也很重视新能源板块,正是用人之际,"说得简单点,家里有事情干,我为何要在外面帮忙呢?"


怀着一腔热血,汤卫平在2010年作为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投身航天事业,专职参和打造锂电池产业链的建设。"当时也动摇过回国的念头,留了个后路,我回来了,但老婆孩子还在日本。"他回国待了一年,觉得上海的工作环境不比日本差,第二年就把全家接回国了。


成为国内一流团队


虽然汤卫平早已是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但他深知实现"锂"想报国仅凭他单打独斗显然不够,"带徒弟"也是重要使命之一。汤卫平在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培育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团队,在追逐世界前沿技术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人才就和锂电池很相似。"他形象地把人才培养比作锂电池的"充、储、放"三个环节,并建立了"充"满活力、"储"存知识、释"放"能量,三管齐下的人才培养计划,志在打造一支引领锂电池发展方向的高素质研发团队。"充满活力—汇集高端人才,推动锂电研发;储存知识—制定科学计划,重视充电学习;释放能量—借助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团队。"记者了解到,汤卫平的班组团队先后集聚、培养了10余名学科带头人和科技英才。目前,在31人的团队中,博士12人、硕士18人、学士1人,35岁以下人员占77%以上,该团队已经成为国内锂电池领域的一流团队。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