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新旧电池公司短兵相接 蜂巢能源打响第一枪?

钜大LARGE  |  点击量:443次  |  2022年01月19日  

动力锂电池"白名单"退出历史舞台后,一个更加理性、自主的我国锂电市场浮出水面,也被业内人士成为后补贴时代。除日韩国际锂电豪强搅动我国市场外,新晋本土动力锂电池供应商也迎来生机,向CATL、比亚迪等补贴时代的龙头电池公司发起挑战。


打响新旧电池公司交锋第一枪


近日,已从长城体系中独立经营的电池公司蜂巢能源在河北保定召开主题为"领创叠时代守护芯安全"品牌战略规划及产品公布会,打响了新旧电池公司交锋的第一枪。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布会更像是一纸动力锂电池领域时代变迁的宣言。这倒不是说蜂巢能源已经多么领先,而是它全新的电池公司发展策略,暗合了后补贴时代的锂电市场逻辑。


1、电池研发以使用场景为核心


不同于以往的电池公司发展策略,蜂巢能源开发的产品不是以化学体系为核心,也不是以生产线为核心,而是以拥护使用场景为核心开发,并将其分为城际出行,营运共享和短途代步,每一场景还细分了不同规格。


事实上,当前电动汽车细分市场观念极强的产品特性已经被业内认可(但消费群体对此认知严重匮乏),对电池的需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循环寿命、成本控制、适温性能等等,很难有一款电池做到兼顾,不同应用场景必须要做取舍,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


电池高能量密度是电动汽车无止尽的追求,但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能量密度所决定的续航未必就是市场最核心的竞争力,不同应用场景对动力锂电池的性能需求大不相同。


2、锂电技术路线走向多元化


尽管昔日磷酸铁锂、三元锂之争已随着比亚迪改铁锂为三元而落下帷幕,三元锂离子电池已成为乘用车领域的主流技术路线,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已锁定三元锂离子电池,恰恰相反,三元其实走到了末端,一个多元化的锂电时代正在开启。


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用生物界进化的"盲端侧枝"理论形容了锂电技术的发展。如同一个物种发展到末期必然衍生出新的物种,随后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相同。一种电池技术一定有它走向淘汰的一天,而在此前,会基于此技术衍生出新的、更适合未来需求的技术路线。


为此,蜂巢能源在重点开发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同时,还研发了基于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四元锂离子电池(NCMA)以及无钴锂离子电池(NMX)。这两种电池以不同的技术手段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降低钴的含量。具体原理,这里不做赘述,降钴则是由于钴价的波动性极强,不利于成本控制。同时,基于固态电池,蜂巢能源也在研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应用。


未来谁会成为市场的主流,谁也不了解,技术的演变充满着不确定性,唯有早做准备,方能保证不会缺席。


3、工艺决定了电池公司的高度


本次公布会上,蜂巢能源将属于自己时代命名为"叠时代",正是因为他们认为电池叠片工艺会是未来主流方向(目前行业以卷绕工艺为主)。尽管叠片生产只是电池工艺中一小部分,但这样的工艺突破恰恰是当前锂电公司所要的。


在漫长的电动汽车里程焦虑期间,我们习惯了高能量密度的前瞻技术衡量一家公司的研发实力,其实很少有人注意到,生产工艺才是公司的竞争核心。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2011年才成立的CATL,之所以脱引而出并不是其研发技术多么高超,而是持续的工艺改善使其产品质量媲美了三星、LG等国际巨头,在国内更是除比亚迪外,无人能出其右。(当时的国内锂电,同一批次的产品分为A品、B品、C品、D品等,良品率极低)


而随着能量密度的提升,对生产工艺的要求更为严苛。为何model3刚上市时,电池会因产量不足拖累整车交付;为何早早量产811三元电池的比克迟迟没有配套车企;为何遨优动力富锂锰基电池轰动一时后又逐渐沉寂……无非是工艺不到位,产量跟不上。


基于某些技术原理,动力锂电池量产和保质保量的生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中工艺和设备扮演了极其重要地位,而市场要的恰恰是保质保量稳定生产的动力锂电池。


电池产业由枯转荣


很显然,蜂巢能源所谓"2022年科创板上市、2025年产量达100Gwh、未来立足全球前三"的豪言壮语是有备而来。但公司经营思路契合行业发展规律并不等同于可以撬动市场蛋糕,关于蜂巢能源来说,其实才刚刚走上了一个起点。


用我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博士的观点来说就是,"所有电池公司公布的饱含前瞻技术的电池产品,在没有实际配套给整车之前,都是空中楼阁。"而蜂巢能源全球先发的四元电池,以及无钴电池其实还没有达到量产的阶段,更别提保质保量稳定供应。


另一方面,一套全新的工艺必然伴随一套全新的检测标准。七月十日,首届"我国国际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创新大会"公布了《我国车规级动力高速叠片电池发展白皮书》,针对叠片工艺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车规级动力锂电池给出了解决方法。但即便如此,没有市场的检验,谁也不能确定其安全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四月以来,已经发生至少6起新能源汽车着火事件。相信时至今日,不会有任何一家车企,在没有通过国家安全标准测试的情况下对外销售电动汽车辆,然而电动汽车安全事故依然频发,消费者也深陷电动汽车安全焦虑中。


尽管电动汽车安全是全产业链的责任,包括电池、整车、充电桩、消费者习惯等等,但电池终究是最基础的一环。而且由于电池在全生命周期都处在复杂的动化学反应中,安全问题及其复杂,一个面向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全新工艺,难免引起安全焦虑。


显然,从公布会向电池巨头发起挑战,到核心竞争产品落实并获得市场广泛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蜂巢能源的竞争对手可不仅仅是现已占据广袤市场份额的CATL、比亚迪。


时代变迁下,如蜂巢能源一般,异军突起、志不在小的新兴电池公司还有不少,比如沉寂已久去年突然发力的万向A123;比如依仗松下杀入动力锂电池前十的联动天翼;比如积极发展电池技术的吉利将来电池业务也可能独立运营等等。


而关于我国市场而言,日韩电池公司其实也算新势力,且在华布局频繁。LG在2018年七月投资20亿美元、年产32GWH的动力锂电池项目在南京正式签约,近日LG又和吉利汽车合资电池厂,注册资本1.88亿美元。


无独有偶,三星SDI则计划在2019年至2030年间,逐步将西安市、天安市、蔚山市厂的生产转移至无锡市,加快对21700新型电池的量产进度。SKI则在2018年北京车展上,宣布重启和北汽合资的电池公司BESK;2019年五月,SKI还计划投资4.9亿美元在我国建设第二家电池厂。


可以预见的是,在电池白名单时代终结,蜂巢能源拉开新老电池公司短兵相接序幕后,我国锂电市场将迎来一次新的洗牌。


说来有趣,此前还是近两百家动力锂电池公司凋零至59家(截至2019年五月)的惨烈淘汰赛;转眼间已是不断涌现的新晋电池势力掀起巨头争霸,欲重新瓜分市场的繁荣景象。


枯荣只在一瞬间,大概应了去年某新能源论坛的主题:"大风起兮飞枯叶,寒冰过兮沐春光"。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