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锂离子电池扩产“井喷”

钜大LARGE  |  点击量:371次  |  2021年12月29日  

中航锂电近日再次对外宣布产量扩展规划:到2025年,公司产量超过500GWh,到2030年实现1TWh,成为国内首个宣布TWh级产量规划的电池公司。据了解,该目标距离中航锂电今年六月提出的“2025年实现300GWh产量”的规划不足半年,目标却提高了近七成,时间之快、扩产规模之大引发行业热议。那么,动力锂离子电池缺口到底有多大?快速扩产是否有隐患?


(文丨本报记者卢奇秀)


01


规划产量“井喷”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快速发展带来超预期的锂离子电池需求。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曾透露,公司电池订单已排到明年,当前电池供应缺口达30-50%,供应紧张情况可能持续到2025年。


为新增电池供应量,不仅是中航锂电,十一月以来,宁德时代与亿纬锂能也再次公布扩产计划,将分别斥资150亿元、62亿元投建生产线,加大动力锂离子电池、储能产品布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在内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头部公司宣布未来5年新增产量累计超2TWh,约为今年装车量的20倍。与前一轮扩产的明显差别是,产量规模从10GWh级迈向100GWh、1000GWh(TWh)级。业内预计,未来5年锂离子电池产业将“井喷”。


资金是电池公司扩产的关键支撑。蜂巢能源是电池公司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典型代表,这家成立不足3年的电池公司已完成3轮融资,累计数额近150亿元,公司估值约360亿元。近期,固态电池公司辉能科技也完成3.2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中航锂电同样受到投资机构青睐,仅今年就完成了120亿元股权融资,投后估值达600亿元。中航锂电董事长刘静瑜透露,公司将剥离民用商品业务,并以“中创新航”的新形象完成股份制改造,独立运营。此举或为上市做准备。


02


或带来新的产量过剩


动力锂离子电池疯狂扩产的背后,隐忧初露。


近期,宁德时代公布了“瘦身”的定增方法,募资规模从八月宣布的582亿元下调至450亿元,并取消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二期)补充流动资金。原本这两部分拟使用的募资额分别为31亿、93亿元,合计达124亿元。同时,宁德蕉城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的投资额也由54亿元缩减至46亿元。


有关调整的原因,宁德时代称是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表示,目前电池行业扩产重要靠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过高预期来推动,而一旦政策或技术路线有变,扩产将给公司带来巨大风险。“尤其是技术、工艺、质量、供应、销路等综合实力不强且无特色的电池公司,一旦风暴来临,下场将很凄惨。”


我国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十月共有53家电池公司有实际装车业务,同比减少11家,其中行业前10的电池公司装车量占总装车量的比重达91.8%。也就是说,剩余43家公司在竞争不足10%的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提醒,目前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高端产量不足、低端产量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结构优化还需时间。在此之前,公司持续扩产或带来新的产量过剩,不利于行业提高整体竞争力。


03


扩产更要“扩技术”


曹广平介绍,目前锂离子电池行业还存在低端技术创新不足、前端产业链原材料供应不足、后端产业链电池回收不足等问题。他表示,锂离子电池竞争成败取决于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因此,我国电池公司扩产的同时,也要重视“扩技术”。业内人士也指出,虽然我国锂离子电池技术已走在国际前列,但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有待提高,同时需加快固态电池、无钴电池等新技术研发。


同时,锂离子电池快速扩产的势头对公司的承压能力提出了新考验。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多数锂离子电池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如欣旺达同比下降88.81%,鹏辉能源同比下降34.69%,国轩高科同比下降59.98%。对此,一些锂离子电池公司正通过收购、并购或控股等措施,加大与国外锂矿公司的深度合作,以保障原料供应和提升产品盈利能力。


此外,基于有限的资源及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逐步进入“退役期”,电池的回收再利用被认为是降低原材料供应风险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大部分废旧电池却流入一些“小作坊”,低价获取、操作不规范,扰乱了行业秩序,成为产业链亟待完善的关键环节。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