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跟随策略”致动力锂离子电池承压 面对多重挑战

钜大LARGE  |  点击量:598次  |  2021年11月05日  

“前几年LG总部会给我们一些出货量的考核,但这两年完全不用了,因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产量根本就供不应求。”在2015年第三届我国(武汉)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松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颜陈杞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韩国LG锂离子电池我国市场的授权代理商,颜陈杞经历了锂离子电池市场从高需求、高毛利到价格趋于平稳甚至价格混战的几乎全部过程,在他看来,锂离子电池需求相对较大的3C行业目前的需求已基本见顶,未来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上升贡献将非常有限。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才刚刚起步,未来5年这一市场至少是会高速上升的,而5年后,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储能电池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颜陈杞如是判断。


过去一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让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快速站上风口,各路资本大肆进入。来自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包括比亚迪(002594,股吧)、五龙电动汽车、中航锂电等在内的二十多家公司大规模投资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额高达349.63亿元,产量达5960万kWh;同时,大量资本通过并购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14年以来,产业链并购金额已经高达357亿元。


动力锂离子电池迎春风


“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2015年初的4万多元/吨一路上涨至7万元/吨,而且仍然抢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秘书长张江峰在上述论坛上透露。碳酸锂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在于上游外资锂矿供应商对原材料的供应和垄断,但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上升却是引爆这一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作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整体市场的需求将直接影响碳酸锂这样的原材料价格。


今年九月,全球碳酸锂巨头FMC宣布自十月一日起,在全球范围内,全线提升旗下锂产品价格,其中,碳酸锂、氯化锂、氢氧化锂等产品将提价15%。紧随其后,国内如赣锋锂业(002460,股吧)等公司也上调了旗下碳酸锂的价格。按照业内预计,在未来6~12个月,上游包括碳酸锂在内的原材料价格仍将保持上行态势。


碳酸锂只是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暴涨引发的连锁反应中的一环,去年到今年来,几乎所有的上游原材料价格都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快速动荡,而包括电解液、隔膜等市场需求都在快速提升。


颜陈杞告诉记者,前两年做3C消费类锂离子电池时,销售指标压力很大,近几年做动力锂离子电池,都不用担心指标问题,就怕产量跟不上。与此同时,这位有关市场非常敏感的商人意识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下一步动力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市场将是行业竞逐的热点。“我们现在3C做得都比较少了,重要是要跟着国家政策走,未来10年将是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黄金期。”他向记者表示。


业内预测,未来10年内,我国单纯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上游锂矿资源、中游关键材料与下游电芯组装市场将迎来持续利好。


多重挑战


自去年以来,市场的启动速度就非常迅速。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集中的中、日、韩三国,约占据全球95%的市场份额。在诸多新能源汽车政策刺激下,2014年起我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占比达到40%左右。与此同时,据机构统计,全球新增投资的近八成集中在我国,预计未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不断新增。据统计,今年至少有18家上市公司规划投资锂离子电池项目,投资金额超500亿元。


市场的火爆和业内的冷静态度形成了鲜明的比较。我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黄永和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假如大家都这么上(投资)的话,会不会出现产量过剩,会不会对我们整个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出现比较大的影响?”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指出,与韩日锂离子电池巨头相比,我国公司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不大。在2014年的全球6646.5万kWh的总供应量中,韩国的三星SDI和LG化学、日本的松下这三家公司的供应量分别是1128.3万kWh、940.5万kWh、928.8万kWh,合计市场份额为45.1%,几乎占到了一半。而我国年供应量超过100万kWh的公司只有10家,占我国公司总供应量的70.6%,其中前三强天津力神、ATL和比亚迪的供应量虽然都超过了300万kWh,但三者之和仅为1047.3万kWh,不及三星SDI一家。


与此同时,国内锂电产品品质与外资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据记者了解,目前,韩日巨头的产品合格率已经达到1ppm级别,即生产的一百万只电芯中,不合格率只有一只甚至没有,而我国公司的电芯产品合格率能达到90%就很不错了。


在技术研发投入和路线上,我国公司也没有主导权,一直在以追随的策略前行。一位长期关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之前我国的锂离子电池路线一直是磷酸铁锂为主流,因为美国公司多采用这一路线。但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磷酸铁锂在能量密度方面无法实现大的突破,现在国内生产公司又开始转向,与韩国公司相同致力于三元材料电池的研发。路线的摇摆让我国公司丧失了技术积淀的优势,跟随策略使得整个产业难有大的突破。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