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专家称不能保证电池100%安全

钜大LARGE  |  点击量:691次  |  2021年10月08日  

在外界看来,目前,国内部分车企与电池厂商率先推出了“永不起火”电池,这似乎表明已经攻克了电池起火的技术瓶颈。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壹||在这些车企与电池厂商的一波波宣传声浪中,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似乎已经进入“永不起火”时代。


贰||有关宁德时代(300750)、上汽等纷纷宣布研发出永不起火、永不自燃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业内电池技术专家李阳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其实现在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并不能保证100%,因为安全问题有一定的概率性。”


2020年十月二十七日晚,停放在北京市北四环西路的一辆威马EX5起火爆炸;今年四月十四日,网上传出的一段视频内容显示,广州天河区一辆疑似小鹏G3汽车在充电站发生自燃;六月二十六日,美国一辆刚交付不久的ModelSPlaid在费城郊区突然起火并被完全烧毁。


国内行业研究及市场调研服务机构一览众咨询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全年国内有报道的新能源汽车自燃起火事故共61起,这意味着2020年国内平均每个月都会发生5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


日前,拥有全国唯一新能源汽车运行监测平台的北京理工大学相关实验室披露的数据显示,按照新能源汽车起火的原因对事故进行分类,动力锂离子电池故障所引起的起火事故占到了1/3左右。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魏中宝在日前与车企互动的论坛中表示,“这个量级是非常大的,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状况,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的关键技术。”


与此同时,为应对这一难题,从去年开始,多家国内车企携手电池厂商,纷纷宣布研制出“永不起火”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例如宁德时代的811三元电池、蜂巢能源的“果冻电池”、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长城汽车(601633)最新推出的的“大禹电池”等等。


然而,“永不起火”的说法在业界引起了广泛争议。“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把故障率降得很低是可以的,但是没有车厂能够完全保证绝对不会有问题。”一位业内电池技术专家李阳(化名)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永不起火”是伪命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五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95万辆,同比上升2.2倍,市场渗透率由去年的5.4%提升到8.7%。同时,市场预计2021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达到200万辆,同比上升46%。


受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上升拉动,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装车量也在迅速提升。今年前5个月,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装机量达到了41.4吉瓦时,同比累计上升223.9%。随着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装机量的上升,频发的自燃事件也引起社会舆论与监管的双重关注。


为了加强公司在电池安全方面的管理,2020年五月,工信部公布了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作为国内电动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标准,特别为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新增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压力也是机遇,车企与电池厂商都在争夺破解之道。2020年三月,比亚迪(002594)公布在针刺试验中能做到不起火的刀片电池。随后,首先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一经上市,便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抢手车型。


在这之后,一些公司也开始跟进,对自己研制出的新型电池做起了热扩散与针刺测试,以此证明电池的安全性。


2020年十月,在第五届动力锂离子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我们设计开发的811三元电池系统,可轻松通过热扩散测试,时间不是5分钟,而是永远不起火。”


据曾毓群介绍,技术方面,宁德时代在材料、电芯结构、电池包设计、电池热管理、系统热扩散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创新、设计和开发,大幅提高了电池的热稳定性、电池包结构强度等。


此后不久,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对外公布能够彻底解决电池系统热失控问题的方法――“冷蜂”,并推出在实验室样品满电针刺测试中可实现“不起火、不冒烟、自愈合”的“果冻电池”。


其全新的“果冻电池”概念来源于电池内部采用的果冻状电解质,其具有高电导、自愈合、阻燃等特点,能在几乎不降低电性能的同时阻止热扩散。


在电池厂商之外,整车公司也在进行“不起火”电池的研发。2021年一月和三月,上汽先后两次宣布将推出搭载“永不自燃”电池的新车型。其中智己汽车将在同步先发的两款量产定型电动汽车上,搭载上汽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首次采用“掺硅补锂”技术的电池,新车预计今年四季度实现量产交付。


上汽R汽车内部被命名为ES33的新车型,将搭载L0级别热失控管理系统。R汽车号称,该系统能将电池包因电芯问题导致的热失控概率控制在无限接近于零的范围内,做到“永不自燃”,量产版车型将于2022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其它车企中,岚图汽车旗下即将上市的岚图FREE纯电版搭载的三元锂离子电池、广汽挨安推出的“弹匣电池”,以及长城汽车的大禹电池,都宣称在相关试验中做到了“不起火、不爆炸”。


在这些车企与电池厂商的一波波宣传声浪中,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似乎已经进入“永不起火”时代。


瓶颈并未攻克


有关宁德时代、上汽等纷纷宣布研发出永不起火、永不自燃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李阳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其实现在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并不能保证100%,因为安全问题有一定的概率性。”


他认为,电池的安全性与安全气囊是类似的,安全气囊能极大地保护乘客,但出现碰撞事故之后,很难保证乘客100%没事。“但是(把永不起火)作为一个宣传口号,相当于给客户一个正向的信心,这是所有电池公司应该努力的方向。”


在外界看来,目前,国内部分车企与电池厂商率先推出了“永不起火”电池,这似乎表明已经攻克了电池起火的技术瓶颈。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国内外公司的技术水平)不会差很多,只是细节可能有点差距。”李阳表示,其实厂商们的做法都是相同的,基本上都是从单体防护――包括正负极材料体系、安全设计,到模组之间的隔热,以及系统预警这些方面来做工作。电芯级别、模组级别和PACK级别的防护,都可以做到5分钟甚至30分钟之内不起火。


尽管如此,李阳并不认为我国的电池产业已经进入了“永不起火”时代。“因为电池行业是一个制造行业,制造行业总是有概率问题。行业内特斯拉做的非常好,但是前两天特斯拉也烧了一个刚上市的车。所以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把故障率降得很低是可以的,但是没有车厂能够完全保证绝对不会有问题。”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