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什么因素会影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钜大LARGE  |  点击量:566次  |  2021年06月29日  

近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我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锂离子电池国际高峰论坛在青海西宁举办。来自国内外业内千余人围绕推动锂产业的协调发展主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水平提升竞争加剧


据统计,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超过全球份额的50%,2017年达到77.7万台,同比上升53.3%。据行业专家预测,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有望达到200万台,对应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将达到88GWh。


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水平快速提升,部分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了每公斤240Wh,规模化加工使得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也在迅速下降,电池的单体已经从2012年的5元/Wh降到了目前的1元/Wh左右。同时,锂离子电池加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在大幅度提高,一线公司的自动化率已经超过了65%,这对保障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用途。


与此同时,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出现供应紧张和产量过剩并存现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已经超过了200GWh,但总体产量利用率却只有40%。市场两极分化明显,高端优质产品供不应求,低端产量销售困难,呈现出结构性产量过剩,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世霖预测,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过剩的情况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以后。


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竞争环境也从最初的粗放式竞争逐步迈向精细化角逐,伴随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低门槛、技术落后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逐渐被淘汰出局,行业洗牌加速。数据显示,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配套公司已经从2015年的大约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三分之一的公司已经被淘汰出局。


上游材料炙手可热


我国锂资源虽然丰富,但禀赋不佳,利用率相对较低,关键材料镍、钴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随着行业发展,电池公司已经从争夺客户转变到争夺上游材料和资源。世界各地的锂矿、钴矿资源、镍资源炙手可热,呈现寡头垄断的特点。从长期来看,存在着资源安全风险。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表示,锂离子电池加工所需的锂、钴等上游材料近年来价格上涨迅猛,锂、钴需求急剧新增。据统计,2017年我国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达到了39.1GWh,占锂电行业总体规模约50%。其中,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了38GWh,占全球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的65.4%,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产销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这同时也带来了对锂、钴等资源的巨大需求。


近几年,锂、钴等原材料价格一路走高。以钴为例,2016年钴的价格是20万元/吨,目前价格已超过了60万元/吨,不到三年涨了二倍,钴作为电池重要材料,在三元电池中的占比约为13%。这对动力锂离子电池成本的有效下降形成了巨大阻力,因此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不断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等技术水平,挖掘新的电池材料,摆脱瓶颈制约。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预测,未来10年动力锂离子电池仍将以三元电池为主,同时向高镍和新体系电池方向发展。


陈清泰认为,拼加工规模只是浅层次的竞争。有关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因此必须要以全球的视野加工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确保始终站在世界前沿。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凝聚人才,保持足够的研发投入。电池公司还要在国家支持下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


与此同时,从发展阶段看,最早投入市场的车载动力锂离子电池已经开始进入退役期,第一波规模化的退役即将到来,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对环境保护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开始研究布局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产业。未来电动汽车产业还将与可再生能源密切配合,这种结合既可以实现绿色出行,又可以大量消纳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保意义。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