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手机充电怎么充?让你手机电池更持久的小常识

钜大LARGE  |  点击量:692次  |  2021年05月18日  

手机充电该怎么充?


这个问题可说是近年来百谈不腻的话题,不管网路上有再多的教学、再多的指示,坊间总是还能听到不少错误的手机充电教学。而这些教学不外乎手机要先充八小时才能用、手机要完全用到没电才能使用、手机充到90%就要拔掉充电器⋯⋯


这些错误的充电教学不只出现在手机行、电器店,苹果专卖店,甚至连电视新闻都曾出现类似的错误充电教学。那么到底手机充电该怎么充、手机电池该如何保养呢?今天我就为大家整理有关手机充电必须了解的三件事,只要遵照这三个指示来为你的电器们充电,就能让你的手机电池拥有比别人更长的寿命喔!


一、锂离子电池没有记忆效应,过度放电会加速害死他


根据我个人的相关经验,手机要把电用完再充电可说是错误观念排行榜的头名。为何会有这种错误想法呢?其实电池有记忆效应,假如不用完就充电会弄坏电池这件事是镍氢充电电池的特性,而这种在锂离子电池被广泛使用前的主流充电电池(如上图的三号充电电池)确实必须要等电池电量用完才可以充电,否则电池储存电量就会越用越少。


但是现在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数位相机、行动电源等产品所使用都是普遍称为锂离子电池的锂聚合物电池。这种电池有着与镍氢电池截然不同的特性:没有记忆效应,不能过度放电。锂聚合物电池的使用寿命计算依据为充电循环次数,也就是0~100%充电的次数。


简单说,假如一颗锂离子电池拥有1000次循环寿命,那么理论上来说只要从100%用到0%再从0%充电回100%这件事重复做一千次,那么这个电池差不多就寿终正寝啦!但实际上锂离子电池的物理特性导致其在过度放电时会对电池本身造成损害,假如你常常把电池用到0%才充电,那么电池就不会管你有没有用那么多次循环,而会直接提早阵亡!


因此锂离子电池的第一个使用限制,就是绝对不要把电池用到完全没电才去充电,最好是当你能充电时就尽量把电池充饱,这样电池就可以让你长长久久的使用啰!假如你时常出门一整天没办法充电,常常拖到回家、电池剩下不到10%才充电,那么建议你不妨买个行动电源随身带着,千万不要老是让你的电池处在超低电量的状态喔!


二、充电充饱不用急着拔,要离开再拔掉即可


充电错误观念排行第二的当属充电充到100%要立刻拔掉了。这个说法的由来我个人也不清楚,但我们也不要深究错误观念的来源。事实上,不管是手机、或是电脑,厂商都会设计防过充机制,当电池充满时就会自动切换为电源供应器来供给电脑或手机电源,例如上图就可以看到,当电脑电池充电充到100%时就MacBookPro就会自动切换为电源供应器,直到电池降到95%以前都会维持这个状态。而假如各位注意iOS6(假如你还有的话⋯⋯)在充饱电后右上角的电量显示也会变成插头图案,这就是手机改用外接电源供应器供电的提示。


因此充电充饱了其实并不要急着拔掉电源,等你要离开可以充电的地方时再拔掉即可。或许会有人疑问一直插着电真的没事吗?,有关这点⋯⋯我想除非你会把手机充电一插就是一星期,否则请相信电器厂商关于防过充机制设计的能力,不要把自己搞得神经兮兮的!


三、两个礼拜让电池电量低于40%一次,维持电池健康


假如你在看完以上教学后很顺利地改变你的充电习惯,并依照上面的指示保护电池,那么你的电池朝向长寿电池就已经迈进了一大步啰!不过在这里你还要再做一件事:每两个礼拜让电池电量低于40%一次以维持电池健康。首先我们要了解,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很啰唆的电池,你让他一直充放电他会提早挂点、一直让他放电到0%也会提早挂点,甚至连你一直都不让放电都会提早挂点!


锂离子电池由于本身物理特性,使得电池假如很长时间不做充分地放电、活化内部储电结构,就会使电池提早迈向死亡。但假如你天天让他一直放电,同样也会让电池迈向死亡,因此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每两个礼拜让电池低于40%(30%也行,不要用到0%即可)电量之后再充电,就可以良好的维持电池的健康,让他长长久久的陪伴你啦!


当然,这件事重要是你经常把电器插着电不拔才有这样的需求,假如你天天都会把电池放电到低于40%以下,那么就不用再做这件多此一举的事啰!


至于电池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是死亡了呢?其实简单两步骤就可以搞清楚,第一是锂离子电池在死掉后就会如上图一般膨胀,请注意这不是爆炸,这只是提醒你电池已经坏掉的机制,假如你的iPhone或其他装置突然变胖,请赶快去换电池吧!第二,假如电池没有变胖,但你的手机很明显的蓄电力比以前少了,那么假如你在排除不是因为你的App造成急遽用电后仍然很快地就没电,建议你就赶快送修啰!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