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十大趋势看2020动力锂电池产业“变迁”

钜大LARGE  |  点击量:1206次  |  2021年01月08日  

《十大趋势看2020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变迁”(上)》重要分析了我国2020年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或趋势。


此文将分析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一些变化,且看下文:


欧洲电动化热潮与动力锂离子电池新基建


2020年,欧洲电气化释放巨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上升空间,欧洲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竞赛如火如荼。


一方面,包括大众、宝马、戴姆勒、PSA、沃尔沃等主机厂都制定了明确的电气化目标,未来几年将每年出现至少数百GWh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采购需求。


另一方面,为抢夺欧洲动力市场,中日韩以及欧洲本土电池公司都在加快其欧洲电池厂建设,欧洲电池市场竞争一触即发。


欧洲动力锂离子电池新基建背后,是由于欧洲本土缺乏动力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制造和供给的能力,中日韩电池公司积极布局欧洲市场,给欧盟及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目前,韩系电池公司在欧洲市场占据主导地位,LG化学、三星SDI和SKI都在积极加码其欧洲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进一步巩固其竞争优势。


不过,随着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的崛起,韩系电池公司独霸欧洲市场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多家我国电池公司相继在欧洲建厂并获得了欧洲主机厂的巨额订单,对韩系电池公司直接出现了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韩系还是中系电池公司,对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长久发展而言都不是最佳选择。


从国际车企的供应链需求看,根据不同项目不同车型,选择两到四家核心动力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已成趋势。因此,导入欧洲本土电池供应商且进一步提升本土供应占比,将成为欧洲主机厂电气化的战略目标。


为摆脱进口依赖,欧洲正在加大对本土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投资,意图构建一个覆盖上游原料-四大材料-电池-整车制造-电池回收的产业链闭环。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斯•塞夫科维奇表示,到2025年,欧盟将能够生产足够的电池来满足欧洲汽车工业的需求,欧洲将实现动力锂离子电池自给自足且具备出口的能力。


欧盟预计到2025年,欧洲汽车电池产业链规模估计将达到25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565万亿元)。


目前,欧洲有至少15家大型电池厂正在建设当中,但绝大多数为我国和韩国电池公司投资的项目,欧洲本土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数量和产量规模仍处于竞争弱势。在此情况之下,欧洲想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摆脱对亚洲电池的进口依赖,仍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国际主机厂加速“触电”


全球电动化市场启动前夜,国内外主机厂都在加紧储备“粮草”,抢夺优质电池产量,保障电池供应稳定成为各大主机厂电气化推进的前提。


一个显著变化是,进入2020年来,国际主机厂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布局动作明显增多。


国际车企有关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要求,已经不单纯停留于供应关系层面,通过资本战略入股甚至收购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彼此合作,以此保证未来的稳定供应,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选择。


今年五月,大众斥资90亿元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成为第一家控股我国电池公司的国际车企;七月,本田确定以37亿元入股宁德时代,占其1%股份,这是继去年二月敲定56GWh合作订单之后双方合作的又进一步;同月,戴姆勒以9亿元拿下孚能科技3%股份,二者曾于2018年签署过电池供应长期订单。


通过入股电池厂和签订长期供应合同,锁定核心供应商,成为了国际车企保障其电池供应稳定的重要路径。


不过,锁定核心供应商的之余,国际车企也在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电池供应体系。


一方面,在确定其“一供”之后,国际主机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筛选,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车型探寻更多的优质电池公司配套。


例如,宝马导入宁德时代和Northvolt;特斯拉导入LG化学和宁德时代;现代汽车导入SKI和宁德时代等。


另一方面,除了与电池厂合资建厂之外,自产电芯也成为了部分主机厂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20年,特斯拉公布无极耳4680电池,并计划在柏林建设年产100GWh的电池厂;福特表示将考虑自产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芯等。


近年来,主机厂自建厂自产电芯的传闻此起彼伏,其目的是为掌握动力锂离子电池核心技术,降低对电池供应商的采购依赖,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


我国锂电公司集体出海


2020年,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崛起,带动我国锂电产业链公司集体出海布局。


在主机厂方面,瞄准日益上升的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我国主机厂积极开辟海外战场。包括爱驰、小鹏、上汽、东风、吉利等主机厂在2020年都向欧洲批量出口电动汽车,同时还有更多主机厂计划进军欧洲市场。


与我国主机厂出海抢市场相比,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和材料以及设备公司的出海布局更加有深意。


一方面,欧洲电气化进程加速和欧洲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扩充,给一批优质的我国锂电公司供应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包括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孚能科技、星源材质、科达利、先导智能等公司都获得了欧洲主机厂和电池厂的巨额订单,带动我国锂电公司产品出海。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满足欧洲客户就近配套供给的要,我国锂电公司直接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与日韩公司和欧洲本土公司展开正面竞争。


目前,已经有一批我国电池、材料和设备公司宣布在欧洲建厂,同时还有更多我国锂电公司制定欧洲建厂计划,我国锂电供应链出海已渐成趋势。


不过,我国锂电公司欧洲建厂背后也面对着诸多挑战。除了要应对欧洲严苛的环保法规、专利纠纷以及公司文化冲突之外,还面对着产业配套缺失、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成本高昂、产品价格和毛利率下降等风险。


起火事故频发引发全球召回


2020年,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频发,进而引发大规模召回。


在国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已累计召回新能源汽车141次,召回数量84.05万辆,其中较多涉及新能源汽车火灾问题。


其中仅在十月份就召回新能源汽车53459辆,占十月召回总数的37%,召回品牌包括特斯拉、威马、浙江豪情等6家,召回原因涉及车辆软件、零部件以及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质量和性能问题。


在国外,通用、宝马、福特、现代等多个国际车企在两个月之内相继宣布召回合计近20万辆新能源汽车,召回原因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存在质量缺陷,存在起火风险。


上述四家车企的电池供应商为LG化学和三星SDI,在大规模召回危机下,后期不排除有其它搭载LG化学和三星SDI电池的主机厂也因电池质量问题而陷入起火召回事故中。


在上述一系列新能源汽车召回事故中,有多起原因直指动力锂离子电池,这除了让主机厂品牌形象受到负面影响之外,也会让配套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在品牌形象、经济损失及战略目标等方面都遭受打击,给其它电池公司敲响安全警钟。


特斯拉效应凸显


一直以来,特斯拉的电动汽车生产和电池供应都依赖其美国厂,且相对封闭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供应体系也对其电池车销量上升出现了阻碍。


进入2020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厂的建成投产以及先后导入LG化学和宁德时代等新电池供应商,不但提升了特斯拉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对其电池供应商背后的供应链出现了重大影响。


受国产Model3产销量持续上升带动,LG化学和松下在2020年进入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装机电量排名TOP10。LG化学甚至因此超越比亚迪排名第2,仅次于宁德时代,重要供应21700高镍电池。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也从九月开始正式为特斯拉供货LFP电池,并配套Model3出口至欧洲市场。


特斯拉国产化背后是其零部件国产率不断提升,LG化学和宁德时代给特斯拉电池供货持续上升,为进入这两家公司供应链的我国锂电材料和设备公司供应了良好的发展机会,进而推动我国锂电产业链的发展。


近期,LG化学近日与特斯拉签订合同,将为特斯拉上海厂生产的ModelY车型供应NCM电池,且该协议限定了供货范围在特斯拉上海厂。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LG化学对特斯拉的电池供货占比。


不过,ModelY车型的电池并非由LG化学独家供应,这意味宁德时代也有机会在后期供货国产ModelY。


在国际市场,特斯拉与松下在今年六月签署了一份长达3年的定价采购协议,在2023年之前锁定了超级厂的电池价格、产量及购买数量等内容,表明双方在电池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得到巩固。


同时,松下宣布将超级电池厂的产量提升10%,并建设一条新的产线用于生产特斯拉最新推出的4680电池。


很显然,受特斯拉电池汽车销量上升带动,上述三家电池公司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也将出现上升,进而带动其背后供应链发展,形成特斯拉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效应也对全球电动化出现了一些影响。特斯拉的崛起正在倒逼全球主机厂加速转型电动化,进而将带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目前,特斯拉正在加快其德国超级电池厂的建设,该厂计划于明年七月投产,开始为欧洲市场生产ModelY电动汽车,年产量将达50万辆。


在此情况之下,特斯拉的供应商也有可能跟随其步伐落子欧洲,带动上游供应链出海。外媒报道称,松下正在探讨在挪威建设锂离子电池厂的机会,业内分析认为松下此举或是考虑为特斯拉供应就近配套服务。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