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预处理工艺对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性能有什么影响?

钜大LARGE  |  点击量:1203次  |  2020年09月06日  

一、实验


1电池制作


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与粘结剂、导电剂、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正负极浆料,然后分别均匀涂覆在铝箔和铜箔表面上烘干,经过碾压、裁切、烘干,制成实验所需极片。极片经卷绕、装配、注液、预处理、封口等,制作出方形磷酸铁锂动力锂电池,标称容量为20ah。


2预化成流程与化成流程


预化成流程如表1,表2所示


化成流程如表3,表4所示。


3测试设备


所有电性能测试均采用arbinbt2000电池测试系统进行测试。高温存储使用mtl-02s恒温箱进行控温。


二、结果与讨论


本实验是建立在电池内部水分较高的情况下进行的。关于电池容量较大的磷酸铁锂动力锂电池,当内部水分较高时,极易造成金属锂析出,影响电池的容量发挥,甚至出现死区。此外,电池内部的水分还会与锂盐(六氟磷酸锂)反应生成氟化氢(hf)。由于hf腐蚀性较高,对电池内部正负极都将出现一定的副用途,必将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在此情况下考虑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流程、高温存储等方法排除水分。


1预处理流程的影响


考虑改变预处理参数以达到反应进行完全、排除多余水分及气体的目的。两种预处理流程见表1和表2,不同预处理流程后电池的充电、放电容量、内阻和厚度测试结果见表5。从表5可见流程1的平均放电容量为20.700ah,大于流程2的平均放电容量20.684ah。两种处理流程对电池内阻基本无影响。在化成电压为3.65v时,预处理流程对电池厚度无影响。当化成电压升至3.9v后,流程1的电池厚度为28.34mm,明显低于流程2的28.51mm,由此说明新增预处理时间对排除电池内部气体并无优势。


综合考虑放电容量、内阻、厚度三方面考察因素,流程1优于流程2,说明延长预处理时间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高温存储的影响


由于lipf6与水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锂盐的分解将出现hf气体,造成电池鼓胀、循环寿命衰减。在预处理后,新增45℃高温存储8h,以达到加快反应进行,去除电池内部多余水分的目的。在预处理流程1处理后,考察高温存储对电池充电、放电容量、内阻和厚度影响的测试结果见表6。


从表6可见,没有高温处理的平均放电容量为20.700ah,大于高温存储8h后的平均放电容量20.623ah。电池内阻在高温静置8h后略有升高,可能是由于高温静置加速反应进行,造成电极表面成膜较厚。在没有进行高温静置处理时电池平均厚度为28.38mm,高温静置8h处理后电池厚度为28.62mm,说明高温静置确实可以加速水分与锂盐的反应,出现更多的hf,有利于水分的消耗,但反应后的气体无法较好地排出,仍滞留于电池内部,造成电池鼓胀。


3化成截止电压的影响


通过调整化成电压,防止由于水分带来的负极片死区及析锂现象,尽可能减少不可逆容量损失。电池化成解剖后负极片形貌见图1,不同实验条件及极片状态汇总见表7。


从实验结果可知,新增高温存储后,极片均存在大量析锂的现象,这将造成锂的大量损失,影响电池的各项性能。在不新增高温存储工序的四组实验中,由于电池内部水分的影响,在3.65v化成截止电压条件下,虽然可以防止析锂现象,但均存在少量的死区,影响了电池的容量发挥。在3.9v化成截止电压条件下,采用预化成流程1时,极片状态最好,无死区及析锂现象,而采用预化成流程2后,负极片上存在少量析锂。综合分析后可知,预化成流程1、无高温存储、化成截止电压为3.9v时极片状态最好。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