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从专利看CATL/BYD如何防范电池热失控

钜大LARGE  |  点击量:1318次  |  2020年01月16日  

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高,安全防控要求也越来来越高。


关于安全防控,主要是电池的热失控。热失控,是电池温度达到一定值后,系统不可控,进而直线上升,起火燃烧。诱发热失控的因素各种各样,有过热、过充、内短路、机械碰撞等。


从单体电池层面看,其内部包括多个极芯单元。一旦电池面临热失控威胁,极芯单元的热量会依次传递。


比如遭受外部火烧时,最接近火焰的极芯单元受热失控后,将依次传递给相邻的极芯,接二连三的引发单体电池整体完全失控。


对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而言,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后,会快速的形成高温及火苗。然后在整个电池系统中蔓延,其破坏力极强,容易引发极大的安全事故。


现有的动力电池及模组设计方案中,单体电池的采样仅单纯对电压、以及部分单体电池的温度信号进行采集和传输,无法有效、准确地向外界提供和传递热失控信号。同时也不能大幅度减缓热失控的传播速度。


涉及热失控方面研究的动力电池公司有CATL(宁德时代)、BYD(比亚迪)、合肥国轩、中航锂电、亿纬锂能、珠海冠宇、微宏动力等。


高工锂电查阅最新专利,发现其中典型代表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分别代表两种解决动力电池热失控思路。


相同点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意识到单体电池是引发热失控的最大风险,全都是从单体电池出发去解决。


不同点是宁德时代在专利上倾向于用热敏电阻,通过传递热失控信息来预警。比亚迪则安装隔热层,阻碍和减缓热失控速度,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提高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的安全性。


宁德时代:热敏信号传递



宁德时代发明的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专利,能够提供单体电池的热失控提示信号。


如图1所示,宁德时代发明的专利结构中,热敏组件位于盖板与单体电池之间。同时热敏组件与电池管理系统BMS模块连接。


具体过程是当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其防爆阀爆喷使热敏组件受热。热敏组件中的热敏导线在受到加热的部分会转变为熔融状态,从而断开或熔融搭接,形成断路或短路的信号。


该短路或者断路信号作为提示信号,能准确有效地向外界传递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的信息,使得电池模组在使用中具有热失控预警性能。


另外当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盖板具有防火和隔热能力,可避免单体电池热失控形成的火苗蔓延至电池模组外,提高电池模组在使用中的安全性。


还有热敏组件与盖板可以模块化集成设计。标准模块化的设计能更大程度的实现生产通用性、装配一致性,以及保证不同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


同时由于标准化,模块化,能减少电池模组产品的设计成本以及加快单一产品的生产效率,可有效降低物料的成本。



图1宁德时代电池组结构


(1-电池模组,13-热敏组件,111-单体电池,1111-防爆阀,12-盖板)


比亚迪:隔热层阻断



比亚迪发明的电池极芯及电池模组专利,提供一种单体电池,能提高电池包整体的热稳定性,降低热失控速度,从而避免电池包热失控。


该项专利的单体电池,是由多个极芯并联,加电池盖板以及外壳等辅助元件构成。


其单一极芯外侧表面堆叠布置有隔热层。隔热层能隔绝热量的进一步传播,增加单体电池对热危害的抵抗性。


这样单个电池发生热失控,由于隔热层阻挡,其热失控就会受到控制。


一方面热量不能直接传递给相邻单体电池,降低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的热失控风险,提高电池包安全性能。


另一方面单体电池内部极芯的热量不能直接传递给相邻电池极芯,从而降低单体电池内部热失控传播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该专利中极芯外侧表面的隔热层是依次交替布置,能够确保单体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能量密度,不会影响各项性能正常发挥。


图2电池极芯简图(网站不清,未找到清晰图)


参考文献:


[1]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池模组及电池包[P].CN209822756U2019-12-20


[2]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电池极芯及其单元、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P].CN209843865U2019-12-24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相关产品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