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面临着哪些尴尬的局面?

钜大LARGE  |  点击量:979次  |  2019年12月24日  

尽管备受资本青睐,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眼下正面临着尴尬的处境。


一方面,今年以来电池生产厂家、新能源汽车厂商、第三方回收机构频频斥巨资布局,券商、投行等机构也将其视作下一个蓝海。


另一方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采访了大量业内人士发现,目前该行业的两个发展方向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技术均面临难以攻破的关卡,同时在商业化方面也存在行业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盈利难的问题。


拆解回收面临技术难题


梯次利用道路不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另一大方向拆解回收技术也存在难言之隐。


据高工产研发布的研报显示,目前对于动力电池拆解回收的工艺有三种:干法、湿法、生物回收,前两种回收工艺已经比较成熟,可适用于工业化应用,后一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


拆解回收对构建产业链闭环有着重大意义,理论上电芯通过技术工艺回收可以生产出镍、钴、锰及锂盐,甚至进一步产出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直接用于锂电池电芯制造。重庆一不愿具名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高管表示。


事实上,采访中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梯次利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回收,梯次利用更属于二次利用的范畴,针对最终的分解、提纯的回收工作则基本上没有实现技术攻破。上述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核心技术在于,如何采用配方合适的化学溶剂将有效成分提取或萃取出来,重新做成电池原材料加以回收利用,而配方也是动力电池企业的商业机密。作为新能源汽车厂商以及第三方回收机构而言,难以掌握。短期内难提规模效应


对企业而言,盈利是企业作出相关战略规划的主要因素。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则是未雨绸缪。


现在行业还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今年以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还未进入报废期,可供回收利用的电池比较有限,所以企业难以实现批量化的回收利用。格林美董秘欧阳铭志表示。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