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造车新势力为何“偏爱”固态电池?

钜大LARGE  |  点击量:781次  |  2019年10月23日  

备受造车新势力们“偏爱”的固态电池引发行业热议。


9月20日,爱驰汽车与台湾辉能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会着重在辉能MAB固态电池包与模块技术的联合研制与优化,并针对MAB电池包开发的智能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2019亚洲消费电子展,天际汽车电动智能SUVME7样车更是直接搭载最新固态电池,新车型预计在3-5年内量产上市。


高工电动车了解到,其实仅2019年就有包括爱驰、蔚来、天际、威马等多家造车新势力布局固态电池,并且均选择与辉能合作,合作形式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辉能MAB固态电池包与模块技术、固态电池生产技术授权等。


新势力们与辉能科技的一波“恩爱”秀得很是高调。


新势力们向来大胆,敢于尝试新技术,从NCM 811电池到现在的固态电池。如蔚来ES6成为第一波装配宁德时代NCM 811电池类型,小鹏G3、爱驰EU5也紧随其后搭载NCM 811电池。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直言,造车新势力“青睐”固态电池并非单纯的敢于“尝新”,事件本身为其带来的利益同样不容忽视。


一方面,布局固态电池前沿技术,多少有点“被逼无奈”。2019年被认为是决定新势力企业生死的关键一年,大环境不友好,融资艰难,依附资本生存的造车新势力更是难上加难,而固态电池的布局不仅可提升造车新势力品牌效应、加深消费者认可度,还能进一步获取投资信任,加速“融资”。


选择辉能科技在电池领域合作,可为新势力车型在高续航和安全两大领域背书。辉能固态电池基于自主研发的多轴向双极技术,通过内部串并联组成一个大的复合式电芯,节省外部串联部件,简化保护系统、冷却系统、BMS系统,因此辉能固态电池PACK密度优势尤为突出,助力高续航里程。


安全方面,当下电动汽车高续航里程、快充技术发展趋势下,频繁的起火事件则敲响安全警钟,电池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而固态电池采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液,凭借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薄膜柔性化、回收方便、可快速充电、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势成为下一代关键电池技术之一。这自然也是造车新势力车型的“一大卖点”。


另一方面,新势力因体量及品牌不及传统车企,在当前成熟的动力电池供应体系中话语权较弱,而固态电池尚处于发展前期,造车新势力与固态电池企业合作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可在未来逆转当前不平衡的局势。


与造车新势力的“热捧”不同,国内传统车企的布局则显得“谨小慎微”。


多位国内传统车企相关负责人直言,作为技术前瞻布局,固态电池有接触,目前只是必要的内部技术积累。虽然优势明显,但固态电池还处于研发阶段,还有很多技术瓶颈有待突破,距离大规模量产装车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国内车企走在前面的是比亚迪,其固态电池领域内部研发,2017年已申请了一种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一种全固态锂离子的发明专利。其固态电池正处于小规模试用阶段。


其他大部分国内车企对固态电池技术持观望态度,也有和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珈伟股份等国内固态电池企业接触,但只是做前期技术储备,并没有大规模投入该技术的研发。


此外,包括宁德时代、万向一二三、力神、亿纬锂能、中航锂电、卡耐新能源、鹏辉能源、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在布局固态电池,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


反观国际车企,其固态电池研发脚步显然更快些。包括丰田、宝马、现代、大众等国际车企早已开始自主研发、或合作、或投资入股初创企业等方式加快对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速度。如现代投资Ionic Materials、宝马联合Solid Power、大众投资QuantumScape等,其中QuantumScape,后者拥有超过200多项关于固态电池的技术专利。


丰田又走在国际车企的前面,在固态电池领域拥有大量专利,占据全球固态电池专利数量13%,是全球拥有专利数量最大的企业,明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展示旗下固态电池电动汽车,并对外宣称2022年的规划量产固态电池。


此外,丰田还联合本田、日产、松下等38家车企和学术机构启动总投资100亿日元的固态电池研发项目,计划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


需要指出的是,固态电池产业化关键在于材料工艺层面,包括关键材料、极片、正负极与电解质匹配的材料工艺。目前,在界面电阻降低,金属锂高容量、高倍率和低体积变化,以及兼具离子电导和机械特性的固态电解质膜的成熟制备技术等方面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固态电池商业化量产还需一个很长的验证周期,除电池本身性能验证周期外,还包括与主机厂的车辆产品匹配验证,整个验证周期至少要5年。


业内人士的一致共识是,从产品研发、验证、规模化装车至少还要十年,即固态电池技术真正成熟需要等到2025年前后,真正规模量产则要到2030年前后。而从技术和产业化进程来看,全固态电池有望通过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 3 个阶段逐步实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同样认为,从全球发展态势来看,固态电池的产业链仍然薄弱,从半固态电池走向全固态电池还有很长一段路,全固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估计在2025-2030年(以后)才会真正实现。


届时,相信固态电池的成本将变得合理可控,安全、稳定等性能也将表现得更为优异。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