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于钒氧化物的其他锂电池低电压正极
1、二硫化铁。过去应用最普通的锉嵌渗化合物是二硫化钦(TiS2)。这种化合物具有层状结构,S-Ti-S之间为共价键结合成片层,片层结合在一起。铁原子位于两层硫原子之间,硫原子排成闭合的六元环,锂离子可以很容易地嵌入到层间。如果插入水平x<1,则嵌入过程会诱发一个沿。轴的适度的可逆膨胀,室温下Li/TiS2的ocv为2.6V。电压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假设工作电压为2.2V,则理论能量密度为480W·h/kg.
2、二硫化铝。二硫化铝是另一种层状的嵌渗基体。与二硫化铁相似,这是一种天然材料,也是1980年加拿大Moli Energy Ltd.最初批量生产的圆柱型电池的正极材料。实用电池的循环寿命达到100-300次,低倍率下的放电平均电压为1.8V,理论能量密度为300Wh/kg。
3、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一种很便宜、易于得到的材料,广泛用做一次液体电池的固体阴极,人们致力于研究新相态二氧化锰的合成,并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感兴趣的是LiMn2 04化合物,它具有两种可利用的形式:一种是高电压(对于锂大约4V) LiMn2O形式,这种结构可以释放锂离子;另一种是低电压(对于锂大约3V)UMn2O形式,这种结构可以接受锂离子。这种化合物为立方尖晶石结构,在此结构中Mn20。骨架结构由共享的八面体和四面体面构成,它提供了锂离子的传导通道。在-1 <x<1组成范围内锂离子嵌入和脱嵌。锂离子嵌入导致了Jahn-Teller变形,降低了从立方晶系LiMn2O4到正方晶系Li, Mn2O的晶体对称性,结果产生两相体系,出现了所希望的电压2.9V的平台。
4、电子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的应用也许是有用的,如聚乙炔(CH)、聚毗咯(CAN),聚苯胺(C6H,NH2)可作为锂电池的正极。这些锂聚合物正极的电化学过程与嵌渗反应很相似,充电时,聚合物获得正电荷被氧化形成极化,通过来自电解质的负离子的嵌入而得到补偿。充电过程有时称为掺杂,充电总量即聚合物的掺杂水平。显然,掺杂水平越高,电池容量越高,一些容量可以,循环寿命好的实验电池,它们相对低的能量密度和由于自放电而导致的荷电保持能力差,导致了人们对这种电池的兴趣逐渐降低。
有一种新型有机正极由dimercaptan与聚苯胺的混合物组成。这种材料的能量密度比大多数无机嵌渗氧化物都高,而且循环性能好。但将这些材料用于实用可充电锂电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