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智能化关键技术与国外同行差距大

钜大LARGE  |  点击量:1270次  |  2018年09月26日  

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次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效应评价暨技术政策指南》,结合大量的行业数据,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指标现状,以及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数据统计显示,新能源汽车产品能耗水平、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向好,对投资、就业、税收拉动效应明显,为整个社会的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但也存在不足的一面,新能源汽车行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剩、投资过热等情况,产品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仍然有待提升,智能化关键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


?目前产品的技术指标很大比例能够到补贴门槛


因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从2018年6月12日开始正式实施,中汽中心就基于2018年5-8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以及2018年6-7月合格证产量数目,分析了新能源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的关键技术指标,对产品技术效应做出了如下评价。


1.乘用车


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技术成效评价——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保持快速提升态势。系统能量密度高于115Wh/kg的车辆已经占到98%,达到1倍补贴系数门槛;其中,高于140Wh/kg的车辆占比56%,达到1.1倍补贴系数门槛。


中汽中心预计,今年下半年到2019年,动力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还会继续提升,预计2019年平均密度在150Wh/kg左右,部分车型可能还会达到170Wh/kg。


续驶里程技术成效评价——目前各个里程区间均有车型分布,市场需求多样化,但主流车型大多分布在300-400km区域。从未来趋势看,续驶里程还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2019年平均续驶里程350km。


2.客车


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技术成效评价——政策补贴门槛是115Wh/kg。135Wh/kg以上车型占比高达86%,达到1.1倍补贴标准。年均提高18%左右,未来提升幅度减缓。


3.专用车


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技术成效评价——主要集中在125~130Wh/kg区间,政策补贴门槛115Wh/kg,115~130Wh/kg车型占89%,其中130~145Wh/kg车型占11%。


4.动力电池


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技术成效评价——中汽中心对2010年以来动力电池的技术成本进行了统计分析。2017年已经出现了系统能量密度150Wh/kg以上的配套产品,比2010年提升近1.9倍;成本降低到1400元/kWh,比2010年降低约80%。


?智能化关键技术与国外同行差距很大


通过多项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品在能耗、续驶里程、电池能量密度、量产车智能化功能装配数量等指标上的表现差不多持平,但在燃料电池技术、安全性技术、智能化关键技术等方面,国内产品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1.能耗水平技术对比评价


我国纯电动乘用车能耗整体水平较国际主流产品尚存差距。但是从能耗上看,目前我国很多产品已经达到1.1倍补贴系数门槛。


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油耗表现已接近国际主流产品。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在油耗门槛上要求比较高,而且受到排放升级的制约,它的提升空间不是很大。


2.续驶里程技术对比评价


我国产品续驶里程与国际主流产品处于同一区间,但从价格上来看,缺乏高端产品。


3.电池技术对比评价


我国产品的能量密度指标和国外产品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甚至部分车型的能量密度还高于国外,但安全性、一致性、成本、研发创新及装备制造等仍落后。


4.燃料电池技术对比评价


我国燃料电池乘用车水平和国外差距较大,像丰田、现代等企业燃料电池乘用车已经批量生产,而我国尚未规模量产。根据国内外主流车型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到,我国产品在FCE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系统功率、FCE耐久性、百公里加速性能、FCE低温启动性能等方面都存在不小差距。


5.安全性技术对比评价


2017年以来,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增多。根据分析,事故原因包括质量问题、设计缺陷、结构损坏、接口松动、电池超期服役、电缆过载、维护疏漏、人为因素等。中汽中心对8款质量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进行碰撞实验,达到4星的仅有4款,产品仍需提高安全可靠性。


电动汽车安全是多种因素造成,不仅是产品的问题,还有消费者使用习惯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努力,是一项系统工程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