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如何预防起火,关键在电池热失控监测预警

钜大LARGE  |  点击量:1412次  |  2018年09月16日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渐成高发态势。这一严峻问题应该如何预防?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关注下一步如何正确行事,则是技术进步的起点。


起火源于电池热失控


电动汽车起火和爆炸等安全事故屡见不鲜,除了因为动力电池电芯、PACK(组装包)、客车质量不过关外,样本达到一定数量和时间也导致了事故发生频率加快。2018年,新能源客车、乘用车普遍进入第3至4年的使用阶段,自燃、起火等安全事故进入高发期,且引发事故的主因是动力电池热失控。


热失控是热量聚集引发的,且因多支电芯互相叠加而加剧。如果能有效提高散热效果,并且采取某种措施斩断“互相叠加”,从而将电池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则会出现一款相对安全的电池。业内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且初见成效,例如良好的热管理设计、最近的内部短路器等,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防火重于灭火


防范电动汽车起火及爆炸,首先需要摒除的一个错误认知是:新能源汽车电池起火的关键在于灭火。


动力电池是储能单元,电能和化学能消耗未尽时,热量处于持续散发阶段,此阶段灭火效果极为有限。尤其是三元电池,电池火灾发展极为迅猛,且本身释放氧气,火势发展起来后基本无法扑灭。


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的防控,需要根据电芯及PACK的特性重新建立一套系统的监测预警及自动灭火体系,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正确的做法是:预防为主,灭火为辅,提升监测预警技术并介入必要的自动灭火措施。


如果湖南岳阳、安徽铜陵等地起火的车辆配置有电解液漏液检测技术,车辆配置的电池箱灭火系统具有极早期的热失控监测预警能力,那么,车辆在单体电芯热失控的萌芽阶段(泄压阀爆开,电解液及气体开始泄露时)就会被识别和预警,技术及维修人员就能及时检修,找出问题电池并及时更换,保障车辆正常安全运行,很多事故就会被遏制在萌芽状态。


业内已有成功预警案例


监测电池的生命健康状态是技术研发的远期目标,目前已市场化的最早监测阶段是单体电芯防爆膜爆开的阶段。此阶段的有效预警和控制能避免更大灾难的形成,底线是保障生命安全。目前行业做的最好的是单体防爆膜爆开后4秒即可实现预警,即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能实现火灾前10分钟预警;采用三元电池,能实现火灾前2分钟预警。2分钟,可以满足人员逃生的最低要求。


早在2017年年初,烟台创为新能源已实现了运行车辆的电解液泄露有效检测和预警,并成功排除了几十辆运营车辆因电解液泄露带来的安全事故隐患。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