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怎样破解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难题

钜大LARGE  |  点击量:698次  |  2018年09月12日  

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在呈现爆发式发展态势。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和“灵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上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居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大核心技术之首。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及相关技术的突破,是破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瓶颈的有效途径,是助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也将最终决定我国能否由传统汽车大国转变为现代汽车强国。


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4450万千瓦时,同比增速为44%,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产业规模居全球首位。但是,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企业利润骤减、核心技术缺失、产能过剩和回收利用难四大难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面临“兵多将少”局面


一是动力电池企业利润大幅减少,行业洗牌不断加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增幅为13.2%,较上年下滑约4.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7.9%,增速较上年下滑约20%;毛利率为31.4%,同比下滑1.4%。此外,近期动力电池行业洗牌不断加速。2015年,全国共有动力电池相关企业150家,到2017年底已经降至100家左右。


二是跨国公司对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形成专利控制。根据对最新版的国际专利分类表(IPC)的检索,目前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被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等国家垄断,这十家企业专利数总计为3278件,而中国无一家企业入围前十名单。这表明,我国企业在动力电池产业专利数量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相关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专利壁垒尚未形成。


三是动力电池产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4450万千瓦时,高出同年总装机量810万千瓦时,整体库存量约占总产量的18.2%,全国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仅为40%。尽管动力电池目前产能巨大,但仍存在着“技术水平偏低”的硬伤。“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是当前困扰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压力不断增大。据推算,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至17万吨,退役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约5000万千瓦时。而与之相伴随的是目前国内过低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率。未来,如果不能有效处理这些日渐增多的废旧动力电池,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可能引发新的能源危机。提升废旧动力电池处理能力、构建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三大因素影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双向夹击。从上游看,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从下游看,受补贴骤减影响,许多整车制造企业面临资金压力,在大幅压低动力电池价格的同时,还不断拉长债期和拖欠汇款,将成本压力直接转嫁至上游的电池生产企业,导致大量动力电池企业利润骤减,行业洗牌加剧。


二是企业研发实力弱,导致产业核心技术和专利缺失。动力电池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相关企业整体研发实力偏弱,缺乏具有产业重大影响力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在高精尖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高端人才缺乏、人才流动性大,导致研发缺少持续性。


三是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扩增过快,导致动力电池产业累积大量的过剩产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大、政府补贴高、利润丰厚等特点,近年来吸引了大量资本投资,推动新能源汽车在短期内呈现惊人的发展速度。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增长过快,在带动动力电池等相关配套产品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直接导致动力电池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局面。


多措并举破解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难题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研究编制动力电池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动力电池产业技术水平和标准化。二是优化政府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技术门槛,由普惠补贴转变为奖优扶强,鼓励动力电池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做大做强。三是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鼓励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开发海外市场。


第二,提升企业研发实力,增强产业核心技术竞争力。


一是继续依托产学研联盟,研发突破动力电池核心共性技术。充分利用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等科创平台,加强动力电池新材料体系的开发和产业化,依靠自主创新提高我国企业在动力电池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摆脱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的现状。二是加快出台动力电池产业化激励措施。三是鼓励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加强与国际知名整车及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研发合作。


第三,降低动力电池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一是鼓励企业推进动力电池轻量化、标准化发展。二是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与动力电池及其生产设备制造的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建设动力电池智能生产制造体系。三是鼓励企业施行动力电池“精品工程”,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终检效率;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以提升动力电池企业经济效益。


第四,打造完善的回收体系,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效率和水平。一是加强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及网络建设。二是鼓励关键技术、新技术的研发与使用。三是积极开展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


第五,加强合作与人才培养,提高产业健康发展水平。


一是推进国内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合作发展,建设优势互补、合作共生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二是推动产业跨领域协作。三是加强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