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锂电池竞赛持续升温

钜大LARGE  |  点击量:219次  |  2023年02月27日  

近年来,在龙头公司的带动下,百亿级投资项目频频落地,动力锂电池产量和技术的比拼持续升温。


动力锂电池领域几乎每天都有大消息。九月八日,国内电池制造商中创新航IPO获得香港证券交易所批准,若聆讯顺利通过,预计最快于本月挂牌上市。九月九日,孚能科技推出全新软包动力锂电池系统,材料成本降低了33%,体积利用率提升到75%。同日,蜂巢能源宣布,将在欧洲建设第二座海外电池厂


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规模效益突出是动力锂电池产业的显著特点。近年来,在龙头公司的带动下,百亿级投资项目频频落地,动力锂电池产量和技术的比拼持续升温。


寻求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动力锂电池成本占电动汽车成本的60%,我们不是在给CATL打工吗?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今年七月公开吐槽,电池涨价迅猛,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压力。


随后,广汽集团便公布两项对外投资决议,一是拟投资109亿元,设立自主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二是同意旗下参股公司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量产极速充电动力锂电池的电芯、模组以及PACK系统。不仅布局动力锂电池环节,广汽埃安近期更和锂矿巨头赣锋锂业达成合作,业务板块继续向上游延伸,试图垂直整合锂电产业链。


对上游资源的掌控,正成为决定整车公司未来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我国国际金融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陈泉泉分析认为,由于资源端供需错配,电池公司和主机厂通过资本、产业合作,可以加强锂、钴、镍、磷等资源的供应保障。同时,传统制造业经营业绩承压,多元化转型需求强烈。


资本市场的红利愈发向电池赛道倾斜。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在日前召开的第9届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当前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为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电池全产业链战略合作持续深化,产业一体化布局全面升温。下游需求市场持续提质扩容,行业景气度大幅提升,细分领域也深受投资者青睐。


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领域频现跨界投资者的身影。陈泉泉进一步表示,在正极材料领域,化工公司基于供应链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战略布局新利润上升点;在负极、隔膜、电解液领域,多为公司横向一体化布局。同时,外资也在积极布局我国锂电产业链。


电池回收成投资热点


电池回收领域同样也是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按照新能源汽车58年的使用寿命计算,从2020年起,我国已逐步进入动力锂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和此同时,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也催热了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


今年一季度,CATL回收2.13万吨废旧电池,并使用这些废旧电池生产了1.8万吨的电池前驱体。据悉,废旧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可以重复利用,其中,镍、钴、锰,以及锂金属的回收率都高达90%以上。做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就是开采一座千万吨级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格林美副总经理张宇平表示,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原材料供需紧张。


受供需关系影响,每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今年初的27万元一度上涨到50万元。在江西赣锋锂电总裁戈志敏看来,全球锂资源储量是足够的,真正的问题是锂加工能力,电池、正极材料产量周期为1218个月,但锂矿石开采周期要35年,卤水提锂更要58年,供需存在周期错配。随着新能源汽车、5G技术、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全球锂盐需求量也将水涨船高。他预计,到2025年,全球碳酸锂需求量将达160万吨,2030年进一步攀升至400万吨,是2021年规模的5倍以上。


电池回收再利用势在必行。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徐政和指出,布局锂、钴、镍等关键资源,建立电池生产和回收的循环体系,通过电池回收及电池材料修复再生,可从根本上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同时,由于退役动力锂电池易燃易爆、安全存放难、重金属含量高、有毒有机组分含量高,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也要规模化回收。


警惕产量过剩


随着动力锂电池产业链持续升温,更要警惕投资风险。以电池回收为例,目前相关公司注册数量已超过4万家,还有源源不断的公司正在涌入。张宇平坦言,截至今年八月,全国规划建设动力锂电池处理环评批复产量达193万吨,公司规划处理产量超400万吨。据预测,今年市场仅有30万吨废料的出现量,产量已经放大了6倍以上。折算下来,产量利用率不到20%。


动力锂电池回收还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距离成熟还有较长距离。电池各种结构和新技术层出不穷,想轻松地拆解电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宇平坦言,电池回收产业还面对着回收难、拆解难、梯次利用难、检测难和安全把控难五大难题。


大规模投资要警惕产量结构性过剩和技术迭代的风险。我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进一步指出,当前,动力锂电池行业大部分环节都存在产量过剩问题,从产业链供应安全来讲,各环节布局是有必要的,比如车企涉足电池领域,掌握技术进展情况,但术业有专攻,布局以研发和中试规模较好,没必要投入生产。


孚能董事长王瑀也多次呼吁理性扩产。他向记者表示,动力锂电池公司假如没有独特的技术,成本又缺乏竞争力,有产量也是无效的。不同于整车生产线可以共享,电池产量过剩对行业而言是灾难性的,势必造成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业内人士提醒,公司跨界布局锂矿或者回收再利用,要结合自身业务来进行商业配套,而不是简单地垂直并购,要壮大以主业为核心的生态圈。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