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车企自产电池靠谱吗?

钜大LARGE  |  点击量:235次  |  2023年01月09日  

据外媒报道,近日,保时捷研发总监MichaelStein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保时捷可能要和合作伙伴合作,为其未来的车型生产高压电池。


MichaelSteiner在受访中表示,在席卷整个行业的巨大变革中,留给电池特殊要求的空间往往很小。目前,我们大多数电池合作伙伴只是专注于新增生产线,因此我们的特殊需求目前并不是它们的优先事项。


假如我们能获得援助,我们将为之奋斗,但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一切。不过,我们很有信心,我们将在研究、开发和生产小系列高性能电池方面展开合作。假如有必要扩大规模,我们可以考虑和合作伙伴或集团内部进行合作。Steiner说。


目前,保时捷正在和电池初创公司CustomCells合作,通过合资公司Cellforce来生产专门的电池。


不只保时捷,TSLA等众多车企都有考虑自产电池。


车企纷纷宣布要自产电池


在去年九月举办的电池日上,TSLACEO埃隆马斯克表示,TSLA计划在2022年,自己生产100GWh动力锂电池,2030年产量达到3TWh,不包括向合作伙伴松下、LG、CATL采购部分,电池将在德国柏林生产。


为了加快自产电池研发的脚步,早在2019年,TSLA就收购了加拿大电池制造设备和工程技术公司Hibar,以及专门研发电池和电容的公司Maxwell。


去年十一月十三日,福特首席执行官JimFarley在一次活动上说:我们正在讨论电芯生产。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提升,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做法。电动汽车的零部件减少了40%,意味着它们的装配更简单。我们必须解决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而就在去年早些时候,福特前首席执行官JimHackett还表示,福特自主生产电芯没有任何优势。


今年三月五日,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宣布,自产电动汽车用锂电池核心零部件电池单体。该公司计划向德国南部的重要生产基地斯图加特Unterturckheim厂投资数亿欧元(数十亿元人民币),2023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将由外部采购锂电池转变为部分内部生产。


当地时间三月十五日,大众召开了首届PowerDay(电池日),活动上,大众向外界透露了公司未来十年在电池和充电技术方面的规划。而大众集团具备智能化技术的标准电芯,计划在2023年全面铺开,到2030年,覆盖大众汽车集团旗下80%的电动汽车型。这可使量产车型的电池成本降低30%,入门级车型的电池成本降低50%。


此外,根据《欧盟绿色协议》,到2030年,大众在欧洲的电池需求量为240GWh/年。为确保电池供应,大众集团希望携手合作伙伴在欧洲建立6座电池厂。


国内方面,2017年,吉利汽车全资收购了LG南京电池厂,并获得了后者所有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2018年底,吉利汽车80亿元动力锂电池项目落户湖北荆州;2019年六月,吉利汽车还公布通告称附属公司上海华普国润将和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88亿美元,双方各出资50%。


由长城汽车动力锂电池业务拆分出来的蜂巢能源,2019年底在江苏常州启动了其第一家电池厂。到2025年,蜂巢能源在我国和欧洲的其他几家厂的年产量将达到100GWh左右。


那这些车企自产电池的目的是什么呢?


自给自足的同时还降本

第一,降低成本,保证动力锂电池供应。动力锂电池是电动汽车中最为昂贵的组件之一,成本占了整车成本40%以上。在激烈的竞争下,车企必须要想办法降低整车和电池的成本。


此前马斯克曾多次抱怨松下的电池供应速度慢,跟不上TSLA的汽车销量。假如能够自造电池,不仅减少了其关于CATL、LG化学等电池供应的依赖,在产量的控制上也更加灵活。


更重要的是,因为不用从外部采购,电池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第二,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核心技术是各大车企追求的目标,但关于大多数车厂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自己研发电池后,关于一家公司在行业内地位的提升是有极大帮助的。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不过,关于车企自产电池未来是否能成为趋势,业内有不同的看法。


是否成趋势还要市场验证


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自造电池是整车集团必然选择。


他认为整车公司自造电池是趋势的原因是除了电池的成本占比太高,还有锂电池是一个非标准的电化学产品,和汽车钢板等基础原材料不同,并非每个公司造出来的锂电池都相同。锂电池是技术快速推进的产品,所以整车公司未来必然会延伸到电池领域。


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业内人士不主张车企自己做电池,认为整车厂和电池厂的侧重点不同,在产业链分工越来越专业的今天,还是应该从事自己熟悉和擅长的东西。


总之,车企自造电池最终能否取得成功,还要接受市场的考验。但是,动力锂电池产业的竞争一定会更加激烈!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