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锂电池韩系"临时性"崛起

钜大LARGE  |  点击量:277次  |  2023年01月11日  

动力锂电池行业成了中、日、韩的天下,近几年该格局愈加无法撼动。淘汰赛结束,循环赛开始。三者内部实力比较不断变动,远未到固化的程度。


韩企大放异彩


今年1-七月份,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53.3GWh,比去年同比降16.8%,反映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仍未走出疫情阴霾。但是韩系动力锂电池的强势崛起,令人瞩目。LG化学以14.28GWh出货量,从第四升至第一,上升97.4%,领先CATL的13.52GWh。


不过要指出,在我国范围内,CATL仍是老大,LG化学位居第二。我国区赛事成绩和全球总成绩存在落差,但我国电池市场仍不失为全球定调的地位。


从全球市场份额角度,排名依次为LG化学(26.8%)、CATL(25.4%)、松下(13%)、三星SDI(7.3%)、比亚迪(5.6%)、SKI(4.5%)。


其中,三星SDI装机量3.89GWh,劲增52.6%,超越比亚迪,排名升至第四;而SKI以2.39GWh的装机量,排名前移3位,仅落后比亚迪0.59GWh。


这三家韩国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38.6%,比去年的15.9%翻了一番还多。


在今年四月底的时候,LG化学已经坐到第一的位置上,当时三星SDI排名第五,SKI排名第六。1-七月排名和1-四月相比,三星SDI前进一位,其余未变。


今年上半年,CATL出货量同比下降41.8%,总计为17.5GWh。七月,CATL装机量2.18GWh,环比下跌7.2%,市占率也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


不过,CATL正在加大高镍电池的产量,谋求夺回全球最大动力锂电池公司席位。面对LG化学占优的欧洲市场,CATL和宝马签订了11年供货合同,并同时为大众供货。德国厂建设完成后,CATL将有望在欧洲和LG化学展开竞争。


而韩系三家公司,出现装机量停滞的时间是4、五月份,这是欧美疫情刚开始闹大的时候。这就很明显了,韩系的客户遍及欧美和我国,而我国电池公司的客户则大多集中于国内。


我国的EV生产,先于国外萎缩,也先于国外复苏。复苏势头从六月份进入高潮,但在此时CATL的反攻力度,却比预想的要弱。这就让人对其全年能否保住老大的位置,出现了怀疑。而韩系在6、七月份的反弹力度,超过CATL为首的中企。


全球订单和我国区决胜


LG化学的成功道理很简单,吃下TSLA我国的大部分订单,赌对了欧洲需求,让LG化学电池业务插上了翅膀。雷诺ZOE和保时捷Taycan也是其重要客户。


三星SDI电池重要装在大众高尔夫和奥迪e-tron上面,当然还有福特Kuga(翼虎海外同款车型)PHEV和宝马330e。


SKI则集中于现代起亚的EV车型。SKI为大众在美国的MEB电池订单,在佐治亚州新建电池厂,但2022年才会竣工(大概率延期)。


暂时而言,LG化学和三星SDI的业务健康度更高一些。而TSLA我国的订单,几乎达到塑造电池行业的地步。


在白名单限制取消后,日韩公司都迅速回归我国。三家韩企,加上松下,对华电池行业投资总额超过500亿元。


剔除疫情影响因素,韩系电池的崛起,不过是将欧美市场优势,在我国市场上逐步兑现了而已。白名单将韩系和日系电池挡在外面4年,利用这4年,我国培养出完整的电池产业。现在大家都没有补贴了,可以正面比拼技术底蕴了。


路线之争


三元和磷酸铁锂路线之争,众所周知。而新能源补贴退坡后,整车公司成本压力加大,曾经被搁置的磷酸铁锂成本优势又被重视起来。


CATL的CTP方法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虽然都是从电芯直接到电池包的无模组化,但CATL的做法是不改变三元电芯,深度参和整车电池架构设计,减少无效空间,从而提升能量密度;而比亚迪则走电芯扁平化路线,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提升能量密度。两者从不同路线实现降成本的目的。


目前,磷酸铁锂价格为0.85-0.95元/Wh,三元锂电池则是0.95-1.05元/Wh。以60kWh电池估算,两者成本差距可达万余元。前者占优。


不过,无模组化意味着对电芯一致性和电池控制管理的要求更高。鉴于三元锂电池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难度更大,CATL面对更大的技术考验。


而TSLA的无钴倡议,目前响应者不多。就算不考虑钴供应问题,钴的价格已经涨上天,只算成本,低钴的NCA(含钴2.8%)也将打败NCM电池(含钴10%)。


国内软包和圆柱电池出货量持续走低,导致中企遇到困难。


而欧洲车企正相反,他们一向倾向于软包方法。LG化学和SKI在欧洲都走软包路线,而三星SDI和CATL、比亚迪相同,是方壳电池的忠实信徒。CATL成功用方壳方法实现80%镍正极方法(811电池),打破了811电池只能做圆柱体的认知。


日本貌似只有一个松下能打,但其实日企在电池关键材料上的掌控力,让日企成为隐形大佬。去年夏天因为日韩矛盾,三星SDI和LG化学电池隔膜被日本东丽和旭化成断供。虽然SKI宣布救场,向国内对手供应隔膜,但从韩国立场迅速软化来看,SKI并不能实现完整替代。


TSLA从坚定的圆柱电池支持者,正在转变成圆柱和方壳方法的平衡者。过渡到方壳,也是早晚的事。CATL虽然因为针刺试验和比亚迪打了一阵口水战,但方壳占优,它们均能受益。


就短时间而言,八月份的装机量数据很快就会出炉,中企的反击是意料之中的事。中低端车型的机海战术(特别是来自五菱的助力),也许仍继续奏效。


中期(2-3年内)而言,韩企崛起不一定会成为固定局面,其中最大的变数,就在于电池方法是否向头部中企擅长的方向走。


从长远来看,各家暂时都拿不出一锤定音的超级方法,将对手秒掉。优势电池公司仍继续打磨有效空间利用,一点一点提升能量密度,再靠规模压低成本,将对手持续放血,进而逐出场外。一句话,动力锂电池竞争仍将是消耗型的,消灭对手的过程血腥而漫长。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