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重金之下依然供不应求 正极材料这是要起飞?

钜大LARGE  |  点击量:481次  |  2022年01月07日  

近两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逐渐提高,国内锂电公司开始逐步放弃磷酸铁锂路线,不断向三元系靠拢。未来几年内,三元即将成为动力锂电池主流技术路线,似乎已在行业内达成共识。


公司选择走三元电池的路线,重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从政策角度看,根据此前公布的动力锂电池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国内能量密度要达到300Wh/Kg,2025年提升至400Wh/Kg,磷酸铁锂路线根本无法达到。


其次从补贴的标准来看,由于能量密度比和补贴直接挂钩,能量密度越高,能够拿到的补贴也就越多。因此车企在选择动力锂电池时,能量密度成为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相关机构统计,2015年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占比分别为69%和28%,2016年是60%和38%。初步预计,2017年即将呈现出对半分的市场格局,到明年三元电池很大概率会超过磷酸铁锂离子电池


从新增的产量来看,今年以来比克、超威、天能、天鹏、福斯特规划的产量几乎全部是三元电池。包括比亚迪、ATL、力神等主流动力锂电池厂商,均出台了自己未来三年的三元技术路线规划图。


三元电池成为主流,这也导致三元正极材料市场需求剧增。2016年全国正极材料产量16.16万吨,同比上升42%,产值达208亿元。其中,三元正极材料产值近80亿元,磷酸铁锂产值50亿,同比增速均超过70%,三元材料产值已经超过磷酸铁锂。


特别是今年以来,受三元电池爆发性上升的影响,三元正极材料更是供不应求。很多正极材料公司采用"定量不定价"的供货方式,依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也导致,相关材料公司的销量及利润大幅上升。


作为国内正极材料的龙头公司,八月十八日,杉杉能源公布其2017年上半年财报,截止2017年六月三十日,其营业收入为21.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88.99%;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66.68%。


当升科技作为国内高镍材料代表公司,公司预计2017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500万元-14,50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重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业务和智能装备业务均保持较快上升态势,销售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


市场需求上升也引发了新一轮扩产潮。自2017年一月份以来,已先后有厦门钨业、当升科技、科恒股份、天赐材料、湘潭电化、优美科、安达科技等多家公司在国内投扩建正极材料,涉及投资金额接近60亿元,产量规划超过32万吨。


"此前,业内乐观预估三元材料供不应求的局面会持续到第二季度,从目前情况来看这股势头应该在短时间内不会结束。"相关电池厂商表示,正极材料价格下降空间小,盈利能力相对稳定。随着三元电池市场需求扩大,正极材料必将成为行业风口。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