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曾经吸引资本疯狂的充电桩公司现在都怎样了

钜大LARGE  |  点击量:500次  |  2022年02月12日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高,人们关于充电桩的需求也是水涨船高。从2014年起,国家全面开放纯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大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充电桩建设,一大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这其中有来自互联网跨界;有电网公司和设备供应商;也有如生产、销售、建设充电桩等公司的加入。


资本的疯狂涌入在2016年戛然而止,持续的亏损使得资本变得冷静下来,这其中不乏许多充电桩公司盈利模式不清晰、设备使用率不高、损坏率高居不下等原因。失去的资本的资金注入,尽管国家放开允许充电桩公司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但持续巨额的亏损仍让充电桩公司叫苦不迭,乃至最终倒闭了事。


就在今年年初,曾经备受瞩目的充电网科技因断裂宣布停止运营,这在目前运营困难的充电桩公司中绝不是个例。曾经备受资本宠爱的充电桩行业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境地?我们或许能够在充电网的倒闭中窥得一斑。


从充电难中窥得机遇


2013年,TSLA在我国开启了预售。来自美国硅谷的最新科技吸引了充电网科技创始人王振飞。在没有见到实车的情况下,支付了定金,成为了TSLA在我国的首批车主。


2014年中,王振飞提到了属于自己的TSLAModelS。在体验到了当时硅谷最为顶端科技的同时,各种弊端也蜂拥而至,充电难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当时,国家才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不久,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除了自家设置的充电桩和TSLA超级充电站外,公共充电桩寥寥无几。在电动汽车的使用上,王振飞遇到了和大多数电动汽车车主相同的难题:"里程焦虑"。


为了了解到电动汽车开出远门,如何解决充电?以及我国充电桩的现状,王振飞决定:在当时国内充电桩建设普遍不完善的情况下,自驾TSLA完成从北京至深圳的旅程。


王振飞在每天飞线充电、改造电路、借电中度过如"开荒"般的日子过后,经过6天终于长途跋涉到达了深圳。


此次关于王振飞来说,收获了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在充电桩尚未普及的情况下的里程焦虑,以及关于充电桩地点的迷茫。


在这次驾驶经历之后,王振飞开始和TSLA合作,做充电服务的运营。而和TSLA的结缘,让他看到了这个新兴行业中的巨大机会。2014年七月,深圳充电网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发展和消亡


在创立了充电网科技之后,经历了从运营商到App,再到设备厂商的试错后,王振飞将充电网科技定位于电动汽车后市场服务商。


在2014年,充电网科技重要是和TSLA合作,到2015年开始和4类客户(充电运营商、充电设施制造商、汽车厂商和商业地产)建立合作。同时获得了天使轮和A轮总计4000万的融资。


在获得了资本的注入后,充电网科技开始快速扩张。但在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盲目扩张也给充电网科技带来了隐忧。


一个产业的发展总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在电动汽车保有量有限的情况下,充电桩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社会资本想要真正撬动充电市场大蛋糕还要时间的检验。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的不断打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如何联合诸如商业中心、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加入充电点建设?如何协调车位管理、充电后台运营、车主充电收费之间的利益关系?


当越来越多的问题浮现,实际投入的成本难以回收,不少客户放弃了和不甚稳定的民间资本的合作,转而选择了拥有更为强大背景的诸如星星充电、特来电等充电桩公司进行合作。


资本总是敏感的。在盈利模式前景不明朗,发展道路越来越窄,同时承担了更多资产压力的充电桩公司显然不再是一个优先的选择,更多的资本将目光投到了另一个新兴的产业:"造车"当中。失去了资本的注入,导致初期投入的成本难以回收,持续盈利微薄甚至烧钱。最终断裂,无以为继,也就成为了充电网科技最终的结局。


充电桩公司为何难以为继?


2015年社会资本疯狂进入,觉得充电桩是个好生意,可能是新的用户入口。高频、刚需、用户基数大,是一个极好的用户场景。但是客观来讲,所有投资充电设施的运营商真的盈利吗?


据了解,目前国内涉及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公司已经多达300多家。关于充电桩公司来说建设一个慢充桩的成本在万元以上,快充桩则要十余万元,加之土地、基础设施、配电设施的建设,尽管能够拿到一定数量的国家补贴,但前期投入的压力仍旧偏大。


众所周知,关于充电桩来说,并不是只是建成之后就可以万事无忧,运营商的重要成本压力在于建桩之后的管理和维护。据调查,目前国内现有的公共充电桩日均使用率不过1车/日,充电服务费关于运营商来说杯水车薪,亏损成为整个行业的常态。


"只靠充电业务很难赚到钱,而依靠涉足充电站运营带来互联网金融、广告等增值服务,又要有很大的用户基础,短时间内很难实现"有业内人士如此说道。尽管现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保有量日益上升,但运营商能拿到的数据仍旧非常有限,此前充电桩公司畅想的大数据分析也没有任何价值。


市场总是残酷的,拥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是公司能够活下去的根本。充电绝不是简单地卖电、卖桩,而是在运营一个网络,公司将要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为用户供应更为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充电桩公司在疯狂建桩的同时,除了必要的市场占有率以外,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将充电设施转化为盈利的入口,建立清晰的商业模式才是根本。否则,充电网科技的结局也将会是绝大多数充电桩公司最后的归宿。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