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光伏赛道投资频频,硅片之争从价格到尺寸还能靠哪些打败对手?

钜大LARGE  |  点击量:823次  |  2021年12月22日  

光伏赛道火热,业内投资力度不减,上下游企业间频现大单。


11月23日晚间,“光伏老将”隆基股份(601012)发布公告,与一道新能源达成硅片销售框架合同,预计在2022-2023年将向后者销售硅片11.58亿片,合同总金额约70.41亿元,占2020年度营收的12.9%。


同日,“硅片新秀”双良节能(600481)公布与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洲硅业”)的《购销长单合同》,拟在2021年12月-2026年11月期间向后者采购多晶硅料约2.521万吨,预计采购金额约为68.04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多路玩家涌进硅片赛道,硅片环节产能过剩或不可避免,明年价格战恐将来袭。


隆基股份获70亿大单


公告显示,隆基股份本次与一道新能源达成框架协议的销售标的为单晶硅片。按照协议约定,隆基股份将在2022年-2023年期间向一道新能源销售单晶硅片11.58亿片。根据PVInfoLink于11月17日公告的光伏产品市场平均价格测算,单晶硅片182mm的价格为6.87元/片,预计前述合同总金额约70.41亿元,占隆基股份2020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2.9%。


一道新能源与隆基股份此前已有业务往来,2020年其向隆基采购了价值5907万元的硅片,同时以受托加工形式向隆基销售电池片1454万元。


对于本次一道新能源采购量陡升,公司表示有利于保障单晶硅片的稳定销售,将对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不过,由于合同仅为框架协议,在履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风险。隆基股份提示称,如遇行业政策调整、市场环境变化、公司经营策略调整等不可抗因素,合同可能无法如期或全部履行;与此同时,长单销售采取单价月议的定价方式,实际价格会根据市场情况和产品规格进行调整,目前预估的70.41亿元总销售额可能并不准确。


隆基股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和组件制造企业,受益光伏行业大发展,近年来业绩连年攀升。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2.06亿元,已超去年全年,同比增长66.13%,净利润75.56亿元,同比增幅为18.87%。


华创证券研报显示,据公司长远规划,隆基股份单晶硅片市占率目标为45%-50%,单晶组件市占率目标为30%。预计到2021年底,公司硅片产能将达105GW,电池产能将达38GW,组件产能将达65GW。


隆基股份的扩产节奏从频繁签订的采购订单中可见一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为保障上游硅料及光伏玻璃供应,公司已签订约137亿元硅料、约168亿元光伏玻璃采购合同,锁定了近17万吨多晶硅料。


双良节能锁定68亿元硅料


作为硅片赛道的后起之秀,双良节能的扩产步伐更显激进。


根据本次与亚洲硅业达成的购销合同,双良节能将在2021年12月至2026年11月期间,向其采购包括太阳能级特级免洗致密块料、复投小料、珊瑚块料等在内的多晶硅料,预计采购数量合计约为2.521万吨。按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测算,预计本次采购金额约为68.04亿元。当然,前述金额仅为预估值,在实际履约过程中,将以每月签署的订单为准。


公司表示,本次合同签订有利于提前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符合行业特点及硅片销售的市场计划。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关注到,这并非双良节能首次“锁硅”。今年9月,公司旗下包头双良与江苏中能、新特能源及其关联方达成协议,分别向后两者采购多晶硅料5.275万吨、8.22万吨,预估采购金额分别为112.09亿元、174.68亿元,合计达286.77亿元。


自今年年初宣布进军大尺寸单晶硅片产业以来,双良节能在原料锁定方面投下重注,目前产能才刚开始释放,便收获了近300亿的销售长单,势头不可谓不猛。具体来说,10月,公司获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爱旭股份下属3家子公司合计34亿片单晶硅片订单,预估累计销售金额达227.6亿元;11月,与江苏龙恒新能源有限公司达成9.5亿片单晶硅片销售合同,预计将实现销售金额65.27亿元。


硅片赛道恐现价格战


随各主要国家地区及中国明确碳中和目标及政策逐步推进,全球光伏行业呈现高景气度,多路玩家纷纷涌入硅片赛道欲分得一杯羹。不过,据此前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调查,在新老玩家同步大幅扩产背景下,明年硅片环节产能过剩已不可避免,价格战恐将来袭。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330GW,较2020年行业复合增长率达到20%;中金公司研报则给出了更为乐观的预计,认为2021-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年复合增长率或接近30%。


在硅片领域,除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等“老将”外,近年来又新增了上机数控、京运通、广东高景、双良节能等“新手”,在产能扩产方面毫不含糊,部分公司已取得了可观的业绩回报。


在硅料供应紧张及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下游硅片厂商利润承压,新一轮行业洗牌已然开启。数据显示,今年全球硅料产量约56万吨~57万吨左右,明年新增产量预估为20万吨,2022年硅料总产量不会超过80万吨,按照固定比例折算,这些硅料可以用来生产接近240GW的硅片。然而今年底,行业前十的硅片厂商产能规模就将达到350GW。业内人士表示,硅片产能远超硅料,龙头硅片厂商明年可能会采取主动降价以保障市场市占率,落后产能及较高成本的产能会迅速出清。


光伏硅片从产能之争到尺寸之争


在硅片这个细分的赛道,我国不论是产能还是出货量都占全球的95%甚至更高的比例。硅片也是在光伏太阳能整个产业链里边,是我国在全球话语权最大的产业链。过去实体产业、资本市场分析硅片细分赛道的时候,大家格外的关注产能,或者说产量。


在2020年年底,国内市场整个硅片的行业的产能规划超过了280GW,将近300GW;2021年年底,规划的产能预计将会达到400GW;到2022年年底,如果在建的项目以及对外公告的项目如期落地,那么产能将会突破500GW。


实际上,硅片的细分赛道的产能的扩张,远远地超过了下游的光伏发电的项目建设计划。


也就是说从2021年的四季度开始,市场上逐渐会感受到过去比较暴利的行业——硅片细分赛道,将开始进入到供大于求的新阶段。这意味着在资本市场上,过去的投资逻辑可能要有所变化了。


过去靠产能取胜的思想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从过去的产能之争变成了尺寸之争。


刚才谈了到2021年年底,硅片的产能预计是400GW。目前市场上产能占比最大的是166毫米的硅片的尺寸规格,市场占比将近60%。另外将近40%的市场的出货量是182毫米和210毫米的所谓叫大尺寸硅片。


其实,还有个位数的市场是比较传统的,在五六年前上马的项目生产的硅片,它的尺寸更小一些,159毫米。


为什么硅片赛道的竞争会从产能之争,变成尺寸之争呢?


我们以159毫米的硅片尺寸作为一个基准,更大一点尺寸的166毫米的硅片,它要建成最后的光伏组件,相对应的每度电的成本大约可以降低4.5%;更大规格的182毫米的硅片建成的电池组件,每度电的成本大约可以降低9.3%;最大规格的210毫米的硅片所建成的光伏组件,每度电的成本大约可以降低10.9%。


光伏太阳能整个行业的发展,最初我们看到政府的补贴,逐渐的技术进步开始推动的整个产业链的成本下降、效率提高。


表面是光伏硅片的尺寸之争,背后实际上就是成本之争。今天从光伏组件的实际在产业里边的数据来看,最大尺寸210毫米的硅片所做成的光伏组件,效率是最高的,成本也是相对最低的。


当整个市场上的产能,明显的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毫无疑问一些高效率低成本的这些产能,将会逐渐的转变成产量。


2022年之后,恐怕这些182毫米和210毫米的大规格的硅片企业,会成为市场上的赢家。那些传统的159毫米和166毫米的硅片企业,相对今天看来,已经是落后产能了,恐怕反而会成为企业的累赘。


光伏电池成本再降12%


近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宣布授予光伏制造商SolarInventions光伏电池改进架构的专利,据了解,该发明可节省高达12%的白银成本。


《全球光伏》获悉,该发明被称为可配置电流电池或C3,可节省高达12%的白银成本,以目前的白银价格计算,相当于每吉瓦可节省100多万美元。


为实现商业化,SolarInventions利用该项技术建设了多个中试电池和组件产线,并获得了CFV、NREL和Sandia国家验室的独立第三方认证测试。


经测试,C3技术可有效节省单晶PERC对银的使用量,并可应用于HJT、半片和双面组件。改进后的电池和组件可以在现有的光伏工厂生产线上生产,无需任何新的设备或材料。


SolarInventionsCTODamiani博士介绍,采用C3技术的PERC电池产线每吉瓦的产量可节省约100万美元的银,同时每块组件可提高2-3W的功率增益,从而获得价值100-200万美元的额外电力收益。由于光伏行业每年生产近200GW的光伏电池,C3每年在全行业的影响可能达到4-6亿美元。


光伏电池使用正面银浆、背面银浆和背面铝浆三种导体浆料制两端电极,正面银浆是光伏电池受光面电极,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光电性能,由高纯度的银粉、玻璃氧化物、有机树脂溶剂组成,其中玻璃氧化物等混合有机溶剂与加工成本占比不足5%,银粉用量占总成本的95%,因此直接决定了光伏电池的总成本。


据介绍,随着美国专利第11,145,774号的到位,SolarInventions将在中国、欧洲和其它更多地区完成待决的C3专利,这些专利将占全球光伏市场的90%。证券时报,道哥道金融,能源新闻网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