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QUT研究人员提出使用金刚石纳米线束 为储能电池设计带来革新

钜大LARGE  |  点击量:776次  |  2021年12月14日  

昆士兰科技大学(QUT)材料科学中心的科学家们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篇新的研究论文,提出使用金刚石纳米线束(DNT)来提供能量储能能力,这可能会给机械和生物医学工程带来一场革命。


DNT是一种碳纳米结构——一组超薄的一维碳线,当它们被扭曲或拉伸时可以储能能量。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研究员詹海飞博士领导了这个研究小组,他把纳米结构比作一个压缩的线圈或儿童的发条玩具。他说,“当扭曲的线圈解开时,能量可以被释放出来。”


据小组分析,其诀窍在于控制产生的能量。如果这种能量可以被稳定下来,那么它就可以被用于一系列的应用,从生物医学监测系统到纳米机器人,以及机械能量储能。


詹教授说:“与锂离子电池等使用电化学反应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的化学储存不同,机械能系统本身的风险要低得多。”


机械能储存不会有在极端温度下发生故障的风险,也不会有化学污染的风险。纳米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不让人惊讶,因为它本质上是钻石——我们所知道的最坚硬的材料。


当然,钻石的结构意味着它是非常强大,坚硬,轻。有了这些特性的装备,DNT的潜力只会受到科幻作家想象力的限制。19世纪末首次提出的“星际到太空”运输系统的著名构想,被吹捧为DNT(禁止追踪)的一种可能应用,同时被吹捧为更实际的、更高效的电动汽车的构想。


在能量密度方面DNT的能量储能潜力是惊人的。按磅计算,DNT的能量密度——也就是说,它的质量能储存多少能量——为每公斤1.76兆焦耳,比同质量的钢弹簧高出4-5个数量级,是锂离子电池的三倍。


碳纳米管是一种一维纳米材料,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碳纳米管(CNT)的高强度、高模量,利用基于碳纳米管的纤维作为机械能储存介质和能量采集器,应当是可行的,相比电化学电池(如锂离子电池)也可以实现快速有效、更为稳定可逆的能量充放电。长远来看,这些特性也可能使其成为人造肌肉、软体机器人、柔性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碳纳米管得到了广泛研究,研究主要关注碳纳米管纤维的结构(如编织结构、平行结构或加捻结构)及其后处理(如液体收缩、渗透、功能化)。


受此启发,研究团队认识到了制造「高强度金刚石纳米线束」的可能性——其表面完全氢化,因而纳米线间可引入界面共价键,同时还可保持线状形态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并可触发纳米线间或纳米线与聚合物基质间的强机械互锁效应。


研究人员有了一个想法,但现在他们必须把它付诸行动。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QUT团队计划构建控制系统,以测试纳米线的扭曲和拉伸。


下图a展示了两种不同的金刚石纳米线束Achiral和Chiral,Achiral具有对称的横截面和线性形态,而Chiral则具有初始的螺旋形态。由于直径较小,纳米线束能够在任意键断裂前达到非常高的扭转角,图中两个纳米线束的扭转角分别约为25.55rad和17.28rad。两个纳米线束名称后的六个整数分别表示结构中的键合拓扑。


研究人员利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MD)方法,对比了两种金刚石纳米线束与(10,10)碳纳米管。上图b、c分别表示两种金刚石纳米线束和(10,10)碳纳米管(即图中的CNT)的能量密度与扭转、张力的关系。


此外,研究团队对不同变形状态下,三种金刚石纳米线束(3、7、19分别表示纳米丝的数量)的能量密度进行了理论预测。其中,红色、蓝色、橙色、粉色、点线分别代表压缩、弯曲、张力、扭转和大规模分子动力学得到的结果。


通过一系列探究,研究团队发现金刚石纳米线束具有较高的机械能存储密度,重力能量密度会随线束的数量变化而降低,其中扭转和张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此外,金刚石纳米线束与(10,10)碳纳米管的机械能储存容量相似,但金刚石纳米线束有其自身的优越性——鉴于金刚石纳米线束的结构,通过纯张力就可实现其全部的机械能存储潜力,即高达1.76MJkg-1的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3倍,因此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储能装置。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研究团队模拟时的温度较低,室温下金刚石纳米线束的储能能力也有可能被高估了。


不过,金刚石纳米线束在机械能存储中的突出表现不可否认。


就碳纳米线束,论文合著者之一HaifeiZhan表示:


这一结构类似于压缩的线圈或者小孩的发条玩具。缠绕着的线束散开便可释放能量。如果设计一个系统来控制纳米线束释放的能量,那么对于许多应用而言,这一储能方案将更为安全、稳定,可广泛应用。


HaifeiZhan也主要提到了系统的安全性问题——由于不涉及锂离子电池所需进行的电化学反应,因此也就避免了泄漏、爆炸或其他较小的化学故障的风险:


化学储能系统在高温下可能会爆炸,在低温下可能会失灵。出现故障时发生泄漏,还会造成化学污染。但是机械式储能系统没有这些风险,所以更适合于在人体内应用。


研究团队也表示,该系统未来可以用于可穿戴技术、与心脏和大脑功能相关的生物医学工具、机器人、下一代电力传输线、航天电子,以及场发射、电池、智能纺织品和建筑材料等结构性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雷锋网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